1、上下文概念
上下文,說白了就是所謂的語境,就是語言環境。比如單獨拎出來一篇文章的某一句話,我們可能不能理解它的意思,但是通過這句話所處的語言環境,再結合它前后的語句,就能很輕易的理解。
我們可以把上下文理解為當前環境的快照,是一個用來保存狀態的對象。在代碼執行的某個時刻,根據上下文的代碼邏輯,可以決定在當前時刻下使用到的環境變量等。
2、Flask中的上下文
Flask
中有兩種上下文,應用上下文(application context
)和請求上下文(request context
):
-
application
:指的是調用app = Flask(__name__)
創建的Flask
對象 -
request
:指的是每次HTTP
請求發生時,在Flask
對象內部創建的Request
對象
2.1請求上下文
在Flask
中處理請求時,應用會生成“請求上下文”對象,保存當前請求的相關數據信息,整個請求的處理過程,都會在這個上下文對象中進行,保證請求的處理過程獨立不受干擾。
請求上下文對象有:request
和session
,下面以request
為例具體講解。
在上篇文章Flask 請求鉤子的實現 我們說過,在 Flask
中有四種常用的請求鉤子,分別是:before_first_request
、before_request
、after_request
和teardown_request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
@app .before_first_request def before_first_request(): print (request.url) print ( 'before_first_request' ) @app .before_request def before_request(): print (request.url) print ( 'before_request' ) @app .after_request def after_request(response): print (request.url) print ( 'after_request' ) return response @app .teardown_request def teardown_request(e): print (request.url) print ( 'teardown_request' ) @app .route( '/test' ) def test(): print (request.url) return 'test' |
通過請求我們發現,在每個請求鉤子裝飾的處理函數中,我們都可以直接訪問 request
對象。而且,在其他普通函數內,無法訪問 request
對象,說明 request
對象并不是真正的全局變量,只是在請求上下文的生命周期內可以訪問,離開了請求的生命周期,就無法訪問了。上面的請求鉤子裝飾的處理函數,在請求處理的不同階段執行,自然其內部也可以訪問 request
對象。
2.2應用上下文
上面說請求上下文是和請求相關,請求上下文對象保存的是請求的相關數據信息,下面說一下應用上下文,所謂應用上下文,就是和當前應用相關的,應用上下文對象是包含當前應用相關的信息。
應用上下文對象有:current_app
和g
。
我們了解到,每個請求,都有一個 request
對象和視圖函數對應,可以理解為當前請求(current request
), 而程序也會有多個實例的情況,為了能獲取對應的程序實例,而不是固定的某一個程序實例,我們就需要使用 current_app
變量。
1
2
3
4
5
6
7
8
9
|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current_app app = Flask( "tigeriaf_app" ) @app .route( '/' ) def index(): return 'Hello, {}!' . format (current_app.name) |
current_app
是一個本地代理,它的類型是werkzeug.local.LocalProxy
,它所代理的即是app
對象,也就是說current_app == LocalProxy(app)
。所以通過current_app.name
可以獲取當前應用的名稱,也就是tigeriaf_app
,使用current_app
是因為它也是一個ThreadLocal
變量,對它的改動不會影響到其他線程。我們可以通過current_app._get_current_object()
方法來獲取app對象。也可以在current_app
中存儲一些自定義的變量。
current_app
只在請求線程內存在,它的生命周期就是在應用上下文里。離開了應用上下文,current_app
一樣無法使用。
g
對象是 Flask
程序全局的一個臨時變量,充當中間媒介的作用。我們可以通過它傳遞一些數據,g保存的是當前請求的全局變量,每次請求都會重設這個值,我們通常會使用它結合請求鉤子來保存每個請求處理前所需要的全局變量,比如當前登入的用戶對象,數據庫連接等。 比如,使用g對象保存請求的 token
,在視圖函數中就可以直接使用g.name
獲取對應的值了。
1
2
3
4
5
6
7
|
from flask import g @app .before_request def get_token(): g.name = request.headers.get( "token" ) |
到此這篇關于 關于Flask 上下文詳細介紹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Flask 上下文內容請搜索服務器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服務器之家!
原文鏈接:https://juejin.cn/post/7031340663019044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