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絡空間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基礎性法律,是我國網絡空間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從2013年下半年提上日程,到2016年年底頒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論證、起草、出臺到快速施行,充分說明了出臺這部法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023年,國內外網絡安全事件,尤其是大規模數據泄露、違規違法、未能履行主體責任、未能盡到對生成信息的審核管理義務等事件層出不窮,不但給企業帶來巨額財務和品牌損失,導致客戶信任流失,同時也意味著來自監管部門的巨額罰單以及包括安全整改、停業整頓和吊銷營業執照在內的嚴厲處罰。
隨著各國網絡安全法規的不斷健全,數據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對數據泄露事件的處罰愈加嚴厲,以下我們整理了2023年的國內外網絡安全事件處罰案例,供大家參考借鑒,敲響警鐘。新的一年,網絡空間安全不僅依靠政府監管,更需要企業、社會組織、技術社群和公民個人等網絡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參與!
圖片
TikTok又受挫,因無法輕易拒絕Cookie在法國被罰500萬歐元
法國數據保護監管機構因違反Cookie同意規則而對短視頻平臺TikTok處以500萬歐元(約540萬美元)罰款。法國國家信息和自由委員會(CNIL)聲稱,Tiktok沒有提供像“一鍵接受”Cookie跟蹤那樣提供“一鍵拒絕”的選項,平臺也未能充分告知用戶不同Cookie的使用目的,從而違反了法國數據保護法第82條。
廈門銀行被罰764萬元,涉及個人金融信息保護等23項違法行為
1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公布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其中顯示,廈門銀行因涉及違反個人金融信息保護規定等23項違法行為,被人民銀行福州中支予以警告,沒收違法所得767.17元,并處罰款764.6萬元。
小米回應“汽車泄密”事件:涉事合作方被罰100萬元
2月2日,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微博“小米公司發言人”發表聲明稱:1月22日,小米汽車合作方北京某模塑科技有限公司因對其下游供應商管理不善,泄露了汽車前后保險杠的早期設計稿。
16.5億歐元!創紀錄的GDPR罰款
愛爾蘭數據保護專員(DPC)對Meta Platforms Ireland Limited(Meta愛爾蘭分部)因涉嫌未能保護兒童個人數據而對Instagram處以4.05億歐元的最高罰款。
罰款5萬元!長沙首張違反《數據安全法》罰單
2月24日,岳麓公安分局網絡安全保衛大隊民警發現轄區一家信息科技公司疑似存在網絡數據泄露隱患,最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給予該公司行政警告,并處罰款五萬元。
突發!因違規向華為供貨,希捷被美國罰款3億美元
4月20日消息,機械硬盤大廠希捷(Seagate)已同意支付3億美元罰款,與美國當局就違反美國出口管制法向中國華為運送價值超過11億美元的硬盤驅動器一事達成了和解。
12億歐元!Meta因向美國傳輸數據被歐盟重罰
5月22日,歐盟數據保護監管機構對Facebook的母公司Meta處以了創紀錄的12億歐元罰款,因Meta非法將歐洲公民的個人數據傳輸到美國。這項罰款是歐盟自《通用數據保護條例》通過以來的最大一筆罰款,遠超此前2021年7月以隱私違規為由對亞馬遜處以的7.46億歐元。
飛利浦因在華違反FCPA被美國SEC罰款超過6200萬美元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布,總部位于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消費電子及醫療設備龍頭Koninklijke Philips N.V.(Philips )將同意支付1500萬美元的民事罰款和4710萬美元的追繳和判決前利息。
江西某公司疑遭黑客攻擊,當地網信辦依據數據安全法處以50萬罰款
2023年4月13日,江西某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的網絡智能辦公系統疑似遭黑客組織攻擊并植入木馬病毒,主機存在受控的風險。經過查明后,南昌市網信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對江西某股份有限公司處以警告、罰款50萬元,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處以罰款5萬元的行政處罰。
衡陽一醫院數據保護不力被開6.2萬元罰單
衡南縣某醫院未履行數據安全保護義務,造成部分數據泄露,衡南縣網信辦對該醫院作出責令整改,給予警告,并處罰款5萬元的行政處罰。同時,對第三方技術公司及相關責任人處以1.2萬元罰款。
浙江一公司涉數據安全違法,當地警方依據數據安全法處以100萬罰款
浙江溫州公安網安部門在查處一起涉數據安全違法案件時發現問題,對公司及項目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員分別作出罰款100萬元、8萬元、6萬元的行政處罰。
瑞典對兩家公司處以百萬歐元罰款
瑞典隱私保護局(IMY)最近對兩家公司處以了約100萬歐元的罰款,原因是其使用谷歌工具向美國傳輸了個人數據。
68億韓元!韓國運營商LG Uplus因個人信息泄露被罰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數據保護監管機構周三(7月12日)對LG Uplus公司處以68億韓元(約合527萬美元)的罰款,這是該監管機構對韓國公司開出的最高罰單。LG Uplus在1月份表示,大約30萬名客戶的個人數據,包括他們的姓名、出生日期、家庭住址和電話號碼,在一次網絡攻擊中被泄露,并在一個非法網站上曝光。
江西一IT公司疑發生數據泄露,當地通管局依據數據安全法罰款15萬元
近日,根據上級部門通報,贛州某信息技術公司業務系統疑似遭受黑客攻擊,存在數據泄露風險。有關部門查明該公司在開展網絡營銷代理業務中未有效落實網絡和數據安全保護主體責任,未依法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保障業務系統數據安全,該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相關規定,省通信管理局對贛州某信息技術公司給予警告、罰款15萬元,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各罰款1萬元。
平安銀行等三家金融機構收央行的巨額罰單
7月7日晚間,央行公布了對平安銀行、郵儲銀行和人保財險的行政處罰。平安銀行因10類違法行為被沒收違法所得1848.67元,罰款3492.5萬元。同時,時任平安銀行運營管理部/安全保衛部總經理助理史某等12人也收到央行罰單。郵儲銀行因10類違法行為被罰3186萬元,另有15個人收到央行罰單。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因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三類違法行為被罰464萬元,同時另有2人收到央行罰單。
罰款85萬元!南昌某高校發生大量數據泄露案件
近期,南昌公安網安部門工作發現,南昌某高校3萬余條師生個人信息數據在境外互聯網上被公開售賣。涉案高校存儲教職工信息、學生信息、繳費信息等3000余萬條信息的數據庫被黑客非法入侵,其中3萬余條教職工、學生個人敏感信息數據被非法兜售。南昌公安網安部門對該學校作出責令改正、警告并處80萬元人民幣罰款的處罰,對主要責任人作出人民幣5萬元罰款的處罰。
罰款5000萬元!國家網信辦對知網依法作出處罰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綜合考慮知網(CNKI)違法處理個人信息行為的性質、后果、持續時間,特別是網絡安全審查情況等因素,對知網(CNKI)依法作出網絡安全審查相關行政處罰的決定,責令停止違法處理個人信息行為,并處人民幣5000萬元罰款。
重慶某科技公司因違反《數安法》被網信辦罰款10萬元
該公司因業務開展,收集、存儲、處理的網絡數據量較大,但未按法律法規要求建立健全全流程網絡數據安全管理制度等,被網信辦處以10萬元罰款
涉“違規泄露客戶信息”等6項違法違規,中行被罰210萬
《銀行科技研究社》消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7月18日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中行嘉興分行存在6項主要違法違規行為,其中包括“違規泄露客戶信息”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第五項、第四十八條第二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七十三條第三項,被原銀保監會嘉興監管分局處以罰款210萬元。
百行征信違規被央行處罰
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簡稱“百行征信”)被警告和罰款51.5萬元,理由如下:1.違反征信機構管理規定;2.違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詢及相關管理規定。
網信部門依法查處騰訊QQ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違法案件
近日,針對騰訊QQ平臺“小世界”版塊存在大量色情等違法信息,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問題,國家網信辦指導廣東省網信辦,依法約談騰訊公司相關負責人,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百二十七條,實施行政處罰,責令暫停“小世界”版塊信息更新30日,沒收違法所得并處100萬元罰款。
上海某政務系統承包商因公民個人信息泄露遭境外兜售被處罰
據有關部門在跟蹤調查中發現,上海某政府信息系統技術承包商違規將政務數據置于互聯網進行測試期間,相關存儲端存在高危漏洞,導致大量公民數據泄露,以致成為境外不法分子竊取政務數據的“供應鏈”入口。日前,上海市網信辦協調有關部門已要求該公司立即下線政府網站頁面、關閉相關云服務端口、配合開展網絡資產清查,并對該公司作出行政處罰。
浙江某銀行因違反金融信息保護管理規定被罰
近日,人民銀行嘉興市分行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浙江嘉善農商銀行存在多項違法行為,被警告,并被罰款121萬元。同時,3名相關負責人被罰。
因違反兒童隱私,TIKTOK被愛爾蘭數據保護委員會罰款3.45億歐元
愛爾蘭數據保護委員會(DPC)因違反兒童隱私而對TikTok罰款3.45億歐元。DPC進行的調查揭示了TikTok“家庭配對”功能中的嚴重缺陷,這可能被濫用來將兒童賬戶與“未經驗證”的成年人關聯起來。由于默認的賬戶設置允許任何人查看他們發布的內容,13歲以下的兒童面臨著嚴重的風險。
河南某商業銀行被罰84.2萬
近日,根據人民銀行河南省分行發布的行政處罰顯示,河南光山農商銀行因存在8項違法行為,被警告,并被罰款84.2萬元。同時,2名相關負責人被罰款。
網信部門出手,夸克和網易CC被罰
10月30日,國家網信辦指導廣東省網信辦依法約談“夸克”平臺和“網易CC”直播平臺相關負責人,針對其破壞網絡生態問題做出指示,最終依照法規對“夸克”平臺實施50萬元罰款處罰,責令“網易CC”暫停“舞蹈”版塊信息更新7日,同時責令2家平臺立即全面深入整改,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
華美銀行因“生產數據安全管控不足”被罰60萬元
11月13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網站顯示,華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因“生產環境安全管控不足”和“生產數據安全管控不足”被責令整改,并處罰款60萬元人民幣。據國家金融管理總局官網查詢,這是外資銀行公開可查詢的首張類似罰單,亦是華美銀行在華經營以來首張監管罰單。
浙江某大藥房因違反數據安全法被罰110萬元
浙江溫州公安網安部門查處了一起某大藥房“內鬼”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內鬼”得到應有的法律處罰外,該大藥房也因未履行數據保護義務造成數據泄露的違法行為被公安機關罰款110萬元。
新疆銀行多名高管因數據錯報被罰130萬元
新疆銀行因嚴重錯誤報漏報EAST報表和監管統計報表數據,未將低風險業務納入統一授信管理,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罰款130萬元。銀行因為EAST報表數據嚴重錯報漏報可能面臨多種懲罰,具體取決于監管機構的裁定和違規情節的嚴重程度。通常的懲罰包括罰款、警告、責令整改、暫停業務等。
上海銀行涉及多項EAST數據漏報錯報等行為,被罰1380萬元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上海銀行因存在32項違法違規事實,被責令改正,共計被罰款1380萬元。
上千員工利用非法軟件培訓考試作弊,普華永道被罰700萬美元
根據PCAOB的公告,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和香港分公司的1000多名員工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涉及了不當的培訓考試行為。監管機構指出,這些員工使用了兩個未經授權的軟件應用程序來進行“不當的信息共享”。作為了結指控的一部分,兩家分公司同意支付總計700萬美元的罰款。
四川省某單位互聯網門戶網站被攻擊篡改
公安機關第一時間督促采取應急處置措施,并立案對該單位遭受攻擊事件開展調查,通過工作發現,該單位信息系統未按規定設立防火墻,未安裝網絡流量監測軟件,未記錄網站訪問日志,未采取防范計算機病毒和網絡攻擊、網絡入侵等危害網絡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網站建設完成至今,未更新安全策略、未落實等級測評等安全防護措施。公安機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二十一條、第五十九條之規定對負有主體責任的該單位作出罰款1萬元,對直接責任人作出罰款5千元的行政處罰;對托管單位某公司作出罰款1萬元、對直接責任人作出罰款5千元的行政處罰。
重慶科技公司存在數據泄露違規行為,被罰10萬元
根據網信重慶的報道,近期渝中區網信辦在重慶市網信辦的指導下,依法對一家科技公司展開立案調查,該公司涉嫌違法違規行為,包括數據泄露等問題。根據上級部門移交的線索,渝中區網信辦責令該公司在五天內進行整改,同時給予行政警告并處以10萬元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