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出自哪位作者和哪篇文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出自于趙恒的《勵學篇》
1、原文如下: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2、創作背景:
趙匡胤以陳橋兵變,得開大宋皇朝,這卻使他心身警惕,于是制定了一個重要的國策,貶抑武人參政,建立一個士大夫政治制度,全國地方長官一律任用文臣。
國家一時要普遍起用那么多文臣,而宋承五代長期的戰亂,一般人都不喜歡讀書,書讀得好的就更少。所以朝廷為實行既定國策,就必須一方面廣開讀書人登仕的途徑,一方面竭力提倡讀書的風氣。宋真宗趙恒御筆親作《勵學篇》,傳布天下,這首短短的篇章,迷醉天下士子者,幾近千年。
3、賞析:
“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概括了過去許多讀書人讀書的目的和追求。其實列舉這兩者只是一種借代的說法,它們是一朝金榜題名出人頭地后最具代表性的收獲,這里也就代指出人頭地。古代許多讀書人讀書的目的求的就是一個出人頭地。所以人們也就常用這句話鼓勵別人或子女讀書。 字里行間給我們的啟示是讀書考取功名是當時人生的一條絕佳出路。用現代理念去解釋,讀書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會的一個功能,讓 學生掌握知識學能,以投身社會,服務人群。
4、釋義:
讀書考取功名是當時人生的一條絕佳出路,考取功名后,才能得到財富和美女。用現代理念去解釋,讀書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會的一個功能,讓 學生掌握知識學能,以投身社會,服務人群。
5、作者簡介:
宋真宗趙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趙德昌,后改趙元休、趙元侃。歷封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 至道元年(995年),被立為太子,改名恒。
至道三年(997年),趙恒即位。趙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為相,勤于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遼朝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趙恒親征,雙方會戰距都城東京三百里外之澶淵,局勢有利于北宋,但因趙恒懼于遼的聲勢,并慮及雙方交戰已久互有勝負,不顧寇準反對,以每年給遼一定金銀為“歲幣”于澶淵定盟和解,史稱“澶淵之盟”。此后,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史稱“咸平之治”。 趙恒在位后期,任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趙恒也沉溺于封禪之事,廣建宮觀,勞民傷財,致使社會矛盾加深,使得北宋的“內憂外患”問題日趨嚴重。
書中自有黃金屋是誰說的?
是宋真宗趙恒說的。趙恒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勤政愛民是個好皇帝。趙恒為了提倡讀書的風氣,親作《勵學篇》。書中自有黃金屋就是出自《勵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