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創(chuàng)始人周鴻祎在社交媒體表示,不知道為什么中國人好像35歲就老了,美國硅谷很多主力程序員都超過35歲。你沒有寫過十萬行以上的代碼,你不可能做一個優(yōu)秀的程序員。你覺得 #為什么35歲會被職場拋棄#?
#周鴻祎不理解35歲被職場拋棄#
1.通常的看法,老員工薪資高,不好管理,容易拉幫結派排斥新人和新資源進入。
但是這并不是最核心的問題,只要擁有足夠的能力,擁有最高的性價比,無論是打工還是創(chuàng)業(yè),都有很多機會。
但是很多人放棄了這樣的道路,因為持續(xù)學習在很多人看來是個很痛苦的過程。
2.有朋友說我也很辛苦,也很敬業(yè),咋就被無情拋棄了呢?這個時候就需要思考一下,知識儲備和技能儲備是不是該更新了。
學習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行為,因為技術發(fā)展和迭代的速度越來越快。
如果是40年前,真的可以一招鮮吃到退休。但是,現(xiàn)在完全不是這樣了。
IT程序員就不用說了,就說做科普教育吧,也需要不斷學習新的內容,新的傳播手段,這樣才能繼續(xù)做好工作。
舉個例子,我大學時,內含子的定義就是垃圾基因,現(xiàn)在內含子是最重要的生命調控開關。
10年前,講課錄視頻還很少,今天,視頻課成了常態(tài)。
如果不能適應這樣的變化,自然會被拋棄。
很多人不但不學習,還排斥周邊人的學習,多一事兒不如少一事兒。計劃經濟時代也許真能混日子,但是現(xiàn)在不行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重新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去建立求知和多巴胺分泌之間的聯(lián)系。這是很關鍵的事兒。
#周鴻祎不理解35歲被職場拋棄#拋棄35歲的,不是職場,是資本。
眾所周知,35歲及以上的程序員,是不是就在中國有這個現(xiàn)象?如果是,那么這就不是一個因為35歲歲數(shù)所造成的問題。況且周總自身也現(xiàn)身說法,國外硅谷也不存在這個問題。
那么這個問題可能就具有中國特色,或者中國獨有。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這里推斷一下。
首先就是工資問題。35歲大概十年工作經驗了,工資很高了。但是新人可以做差不多的工作,工資很有競爭力。而且,新人幾乎可以遠超工作時間的持續(xù)輸出,更加受到這個快速反應的行業(yè)青睞。性價比極高,資本回報很高,這是根本。
而老人,不會那么拼命。無論體力還是照顧家庭。
另一個方面也說明,我們這個行業(yè)發(fā)展很粗放,缺乏精雕細琢。
#周鴻祎不理解35歲被職場拋棄#實際上,誰能理解呢。真的要理解,只能從經濟方面入手了。你超過35歲,企業(yè)就會質疑你能創(chuàng)造多少價值。找個26-28歲的,不好?一般工種,能干過五年,基本能勝任的比較多。這時候,大齡的工資和年輕些的工資就擺在企業(yè)面前。怎么選?大多數(shù)還是選擇趨利避害。
#周鴻祎不理解35歲被職場拋棄#35歲是一道坎兒,流年是個人的事,35歲是全社會的,職場過了35歲相當于步入老年,公務員招聘也要求35以下,就算進到體制內依然要面對35歲這道坎兒,35歲如果沒有升上去,仕途可以說一眼能看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