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OpenInfra Days China全面回歸線下,OpenInfra亞洲社區成員齊聚OpenInfra Days China大會,這是自疫情以來首度全面回歸線下。OpenInfra Days China已走過七個年頭,由社區志愿者團隊籌備,演講議題涉及多個領域,包括云計算、DPU、虛擬化、容器安全、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今年的大會還聚焦面向AI工作負載、可持續計算、OpenStack及Kubernetes集成、算力網絡(CFN)的云基礎設施技術。
OpenInfra基金會脫胎于OpenStack,致力于構建多元化的開源社區,推動開源基礎設施軟件在實際生產中的開發與應用。OpenInfra基金會在全球187個國家/地區110000余名社區成員的支持下,托管開源項目并進行社區實踐,設計人工智能、容器原生應用、邊緣計算及數據中心云等基礎設施領域。
OpenInfra基金會最早的項目OpenStack于2010年創立,保持每年兩次的更新進度,現已更新至第28版Bobcat,整體部署規模達4500萬計算核心,涉及領域包括零售、電信、醫療、金融、高性能計算、政務等多個行業。其中,全球有300多個公有云數據中心基于OpenStack運行。
OpenInfra基金會這些年不斷拓展,引入新的開源項目。比如,Kata Containers項目于2017年由Hyper.sh(現已并入螞蟻集團)與英特爾聯合創立,如今六年過去,Kata Containers社區已形成廣泛的用戶生態,有60多家組織參與社區貢獻。目前,社區已完成Kata Containers 3.2.0版本的發布,增加了機密容器對GPU設備的支持,以及對設備管理的抽象,目前正著手進行3.3.0版本的開發。
目前,OpenInfra基金會托管的項目包括Airship、Kata Containers、OpenInfra Labs、OpenStack、StarlingX及Zuul,還與其他組織/開源社區進行合作,支持Magma、OpenDev及RUST-VMM項目的發展,持續壯大開源基礎設施生態,為眾多新興用例提供更優化的解決方案,主要涉及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持續集成/持續交付,容器基礎設施,邊緣計算,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等領域。
據悉,OpenInfra基金會始終遵循開源、開放式設計、開放式開發、開放式社區四個開放準則推動開源的發展,未來會重點關注安全和隱私、AI、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硬件集成四個方面。
為增強地區韌性,促進和維護開源社區及開源技術在這兩大區域的發展,確保重要開源基礎設施技術保持開放發展,OpenInfra基金會在開源基礎設施峰會溫哥華現場正式宣布在歐洲、亞洲分別設立運營中心。OpenInfra社區近幾年在亞洲與歐洲地區發展迅速,社區規模顯著增長,來自這兩個地區的企業/組織成員在OpenInfra基金會的占比分別達到32.5%與38.8%。
其中,OpenInfra亞洲運營中心設在新加坡。OpenInfra亞洲的使命是促進OpenInfra在亞洲地區的發展,維護強大且頗具活力的區域性生態,保持開放協作,持續開發重要的開源軟件技術。OpenInfra亞洲的參與者將致力于:
-
推動開源基礎設施在當地的發展
-
區域性戰略問題研討
-
收集區域反饋,提升本土成員聲量
-
協調當地社區事務與活動
-
主導區域性業務的開發及市場調研
-
孵化本土項目,培養下一代開源貢獻者
OpenInfra基金會近日宣布成立OpenInfra亞洲首屆咨詢委員會,在促進和保護開源社區及相關技術的同時,適時發聲,為OpenInfra區域性生態提供指導策略。OpenInfra社區近幾年在亞洲地區迅速擴大,目前,在OpenInfra基金會所有個人成員中有40%來自亞洲地區。OpenInfra亞洲咨詢委員會的成立將推動亞洲開源基礎設施加速發展,亞洲迎來開源基礎設施發展的“加速度”。
OpenInfra亞洲首屆咨詢委員會成員
OpenInfra基金會總干事Thierry Carrez表示:“很高興成立OpenInfra亞洲咨詢委員會,該委員會成員包括亞洲地區多家致力于開源的組織代表。在咨詢委員會的領導下,OpenInfra亞洲將引領開源基礎設施的區域性協作、創新及生態發展,取得更多成果。感謝這些組織加入咨詢委員會,期待支持更多富有成效的議題,幫助亞洲地區的開源基礎設施社區脫穎而出,不斷成長。”
螞蟻集團開源辦公室負責人邊思康表示:“螞蟻集團致力于與亞洲地區的開源社區展開合作,很高興看到OpenInfra亞洲的成立,這與我們的使命不謀而合-加速開源基礎設施軟件的區域性技術創新,促進云基礎設施市場的發展,進一步拓展亞洲地區生態。”
華為ICT開源產業與生態發展部總經理周俊懿表示:“OIF亞洲的建立將加速虛擬化及容器技術的發展,推動深化亞洲成員間的協同與合作,為亞洲地區開源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與活力。”
OpenInfra亞洲區總監李昊陽介紹,OpenInfra亞洲不同地區的開源社區發展階段并不一樣,其中中國的開源社區發展較早,也相對成熟。比如越南等地區還在調研開源軟件階段,中國已經在回饋開源社區,甚至做一部分技術的引領。當下中國的企業成員有想要走出去的意愿,他們希望自己開源的技術能夠被更廣泛的地區認知、使用和部署。OpenInfra 亞洲未來工作重點之一是促進亞洲地區的交流,明年將要舉辦首屆OpenInfra Asia峰會。
對于開源的發展而言,生態非常重要。如何打造健康、繁榮的生態?李昊陽認為有三種重要的力量可以使得開源項目可持續發展。第一種重要力量是開發者,因為有開發者才可以開發代碼,把需要的技術實現。第二種重要力量是企業,企業可以提供資金,雇傭開發者,定制商業的目標,把技術轉化為可以盈利的產品商業化落地。第三種重要力量是用戶,企業創造了某個產品,用戶能夠用起來為其帶來價值,用戶也會源源不斷再提出新的需求反饋回來。這三個力量在互相轉換的過程當中,可以使得開源軟件不僅是一個理想型的烏托邦社區,而是變成可持續性,產生商業價值以后不斷推進項目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