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eureka服務注冊發現、hystrix斷路器、ribbon服務調用負載均衡,以及spring cloud config 集群配置中心,似乎一個微服務框架已五臟俱全,last but not least,一個服務網關卻不可或缺。
spring cloud zuul路由是微服務架構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供動態路由,監控,彈性,安全等的邊緣服務。zuul是netflix出品的一個基于jvm路由和服務端的負載均衡器。
zuul介紹
在整個spring cloud微服務框架里,zuul扮演著”智能網關“的角色。一方面,zuul是接入網關,起到反向代理的作用,是外部消費者請求內部服務的唯一入口。另一方面,zuul也具備過濾功能,通過在運行時注入過濾規則可實現用戶鑒權、動態路由、灰度發布、a/b測試、負載限流等功能。
zuul的大部分功能都是通過過濾功能來完成的,zuul可以提供四種標準類型的過濾,如下圖所示:
1) pre: 過濾規則在路由之前起作用??梢岳?ldquo;pre”過濾器實現用戶鑒權,記錄請求日志等;
2) routing:過濾規則在路由時發生作用??梢岳?ldquo;routing”過濾器實現動態路由、灰度發布、a/b測試、負載限流等。
3) post:過濾規則在路由之后發生作用。可以利用"post"過濾器收集統計信息和指標,將微服務的相應寫入http響應并返回給服務消費者;
4) error:過濾規則路由過程中發生錯誤時發生作用。可以利用error過濾器記錄錯誤日志,并對錯誤進行二次處理等。
在過濾器之間用requestcontext傳遞消息。requestcontext存儲的內容包括路由目標地址、錯誤信息、請求信息、響應信息等。zuul的過濾規則也可以用基于jvm的語言編寫,包括java、python、groovy等。
一、zuul 實例
在上篇demo創建好注冊中心、服務提供方的基礎之上,再來演示一下zuul網關服務
1、創建網關類
1
2
3
4
5
6
7
8
9
|
@enablezuulproxy @springcloudapplication //整合@springbootapplication、@enablediscoveryclient、@enablecircuitbreaker public class zuul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springapplicationbuilder(zuulapplication. class ).web( true ).run(args); } } |
2、添加properties配置文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
spring.application.name=api-gateway server.port= 5555 zuul.routes.api-a.path=/api-a/** zuul.routes.api-a.serviceid=compute-service zuul.routes.api-b.path=/api-b/** zuul.routes.api-b.serviceid=compute-service eureka.client.serviceurl.defaultzone=http: //localhost:1111/eureka/ |
同樣也指向eureka服務注冊中心地址,api-a.serviceid,b-serviceid 指向服務提供者名稱
3、訪問效果
原來直接通過http://compute-service/add?a=10&b=20鏈接直接訪問compute-service服務實例,現在則可直接localhost:5555/api-a/add?a=1&b=2網關地址訪問compute-service服務。同樣zuul網關也提供服務負載均衡功能,將請求均發到service服務實例。
二、什么是網關?為何需要使用網關?
通過上圖,對外提供的服務,在無網關的情況下,api接口直接暴露給服務調用方,當調用方增多,不同業務調用方各不相同,勢必需要添加定制化訪問權限、校驗等邏輯。當添加api網關后,再第三方調用端和服務提供方之間就創建了一面墻,這面墻直接與調用方通信進行權限控制,后將請求均衡分發給后臺服務端,正如無需直接訪問compute-service的add方法,而是通過api-a/add鏈接將請求傳遞給service實例。zuul就是提供負載均衡-反向代理-權限認證的這么一個api gateway。
類似于nginx在應用服務最前端添加一堵保護墻,zuul的負載均衡是針對將請求分發給集群中某臺服務或者某個服務實例。而前面介紹過的ribbon也是主打服務負載功能,它所針對的是服務消費者將調用請求分發到某具體服務提供實例。兩者均做負載均衡,實際是在系統不同的層級上進行。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服務器之家。
原文鏈接:http://blog.csdn.net/daybreak1209/article/details/537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