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spring 容器中,兩個 bean 之間除了通過 <ref> 建立依賴關系外,還存在著一些特殊關系。
1 繼承
在面向對象的編程原理中,當多個類擁有相同的方法和屬性時,則可以引入父類用于消除重復的代碼 。 而在 spring 容器中,如果多個 bean 存在相同的配置信息,我們可以定義一個父 bean ,這樣子 bean 將會自動繼承父 bean 的配置信息 。
1
2
3
4
5
6
7
8
9
|
<!-- 父 bean--> <bean id= "abstractbook" class = "net.deniro.spring4.bean.book" p:name= "面紗" abstract = "true" > </bean> <!-- 子 bean--> <bean id= "book1" class = "net.deniro.spring4.bean.book" p:press= "重慶出版社" parent= "abstractbook" /> <bean id= "book2" class = "net.deniro.spring4.bean.book" p:press= "上海譯文出版社" parent= "abstractbook" /> |
一般情況下,父 bean 的功能是簡化子 bean 的配置,所以設置為抽象類(abstract="true");如果這里沒有把父 bean 設置為抽象類,那么 spring 容器會實例化父 bean 。
2 前置依賴
一般情況下,使用 <ref> 來建立 bean 之間的依賴關系, spring 容器負責管理這些關系,當實例化一個 bean 時,容器保證該 bean 所依賴的 bean 都已經完成了初始化工作。
但在某些情況下,bean 之間的依賴關系并沒有那么明顯。
假設這樣一種場景,某系統設置了一些系統參數(如密碼有效期、是否開啟監控等),這些啟動參數用來控制系統的運行邏輯,我們使用一個 setting 類來表示這些參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
public class settings { /** * 密碼過期時間(單位:天) */ public static int pass_timeout = 30 ; /** * 是否開啟監控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_monitor = false ; } |
在此,我們為這些參數設置了默認值。系統還有一個管理后臺,管理員可以通過這個后臺調整這些系統參數并保存到數據庫中。所以應用啟動時,需要從數據庫中加載這些系統參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public class system { public system() { init(); } /** * 初始化 */ private void init() { //假設這些值來源于數據庫 settings.pass_timeout = 20 ; settings.is_monitor = true ; } } |
系統有一個密碼過期管理器,它會根據系統參數中的【密碼過期的天數】,來創建檢測密碼是否過期的定時任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public class passmanager { int timeout; public passmanager() { timeout = settings.pass_timeout; timertask(); } /** * 檢測密碼是否過期的定時任務 */ private void timertask() { } public int gettimeout() { return timeout; } } |
雖然 passmanager 并沒有直接依賴于 settings,但從邏輯上來看,passmanager 希望 system 加載初始化系統參數后再啟動。
spring 中可以通過 depends-on 屬性顯式地指定 bean 的前置依賴 bean, 保證這個 bean 在實例化之前,它的前置依賴 bean 已經加載完畢。
1
2
3
|
<bean id= "system" class = "net.deniro.spring4.bean.system" /> <bean id= "manager" class = "net.deniro.spring4.bean.passmanager" depends-on= "system" /> |
如果前置依賴于多個 bean ,那么可以通過逗號、空格或分號的方式來配置 bean 名稱 。
3 引用 id
假設一個 bean 需要引用另一個 bean 的 id 值(beanname),這一般用于在運行期間在 bean 中通過 getbean(beanname) 方法獲取另一個 bean 的情境。
可以這樣配置:
1
2
3
|
<bean id= "author" class = "net.deniro.spring4.bean.author" /> <bean id= "book" class = "net.deniro.spring4.bean.book" p:authorid= "author" /> |
book 中新增 authorid 屬性:
1
2
3
4
|
/** * author bean 的 id */ private string authorid; |
雖然可以以這種字面值的形式進行設置,但兩者之間并沒有建立真正的引用關系。所以只有等到具體調用時才會發現配置錯誤。
spring 提供了 <idref> 元素標簽,通過 <idref> 引用另一個 bean 的名稱,這樣在容器啟動時,就會檢查引用關系的正確性,可以提前發現錯誤的配置信息。
1
2
3
4
5
6
7
|
<bean id= "author10" class = "net.deniro.spring4.bean.author" /> <bean id= "book10" class = "net.deniro.spring4.bean.book" > <property name= "authorid" > <idref bean= "author10" /> </property> </bean> |
如果配置發生錯誤,spring 容器啟動時就會拋出 beandefinitionstoreexception,而且 ide 的xml 分析器也會提前發現引用錯誤,所以推薦使用 <idref> 元素標簽的方式來引用 id。
總結
以上所述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spring bean 之間的特殊關系,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問歡迎給我留言,小編會及時回復大家的!
原文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e283906af3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