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緩存概念
當我們使用mybatis進行數據庫的操作時候,會創建一個sqlsession來進行一次數據庫的會話,會話結束則關閉sqlsession對象。那么一個sqlsession的生命周期即對應于mybatis的一次會話。在mybatis的一次會話中,我們很有可能多次查詢完全相同的sql語句,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話,每一次查詢都查詢一次數據庫。而一次會話時間一般都是極短的,相同sql的查詢結果極有可能完全相同。由于查詢數據庫代價是比較大的,這會導致系統的資源浪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mybatis對每一次會話都添加了緩存操作。這個緩存的作用域為一次會話中。緩存隨著會話(sqlsession)的創建而產生,隨著會話結束而釋放。對一次會話的查詢操作,總是先查看緩存中是否存在查詢結果,如果存在則直接取緩存中的結果,不存在則查詢數據庫。這樣的話,一次會話中的完全相同的查詢則只會查詢一次,節省了系統資源。
引言
mybatis 一級緩存(mybaits 稱其為 local cache)無法關閉,但是有兩種級別可選:
1
2
3
4
5
6
7
8
|
package org.apache.ibatis.session; /** * @author eduardo macarron */ public enum localcachescope { session, //session 級別的緩存 statement //statement 級別的緩存 } |
1)session 級別的緩存
在同一個 sqlsession 內,對同樣的查詢將不再查詢數據庫,直接從緩存中。
驗證代碼:
[
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inputstream inputstream = new classpathresource( "mybatis.xml" ).getinputstream(); sqlsessionfactory sqlsessionfactory = new sqlsessionfactorybuilder().build(inputstream); sqlsession sqlsession = sqlsessionfactory.opensession(); userdao mapper = sqlsession.getmapper(userdao. class ); system.out.println(mapper.get(1l)); system.out.println( "-------------------" ); system.out.println(mapper.get(1l));} |
輸出:
日志輸出可以看到,第一次查詢通過數據庫查詢,第二次則沒有,直接通過緩存讀取。
坑:這種緩存策略有一個坑,在服務集群時就會出現問題。
假設現在有一個服務集群,有兩個節點。
首先,兩個節點都進行了同樣的查詢,兩個節點都有自己的一級緩存,后續同樣的查詢,兩個節點將不再查詢數據庫。
如果此時節點 1 執行了 update 語句,那么節點 1 的一級緩存會被刷新,而節點 2 的一級緩存不會改變。
2)statement 級別的緩存
避坑: 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可以將一級緩存的級別設為 statement 級別的,這樣每次查詢結束都會清掉一級緩存。mybatis 源碼如下:
在 mybatis 的配置文件中,添加以下配置:
驗證代碼和上面的一樣不變。
輸出:
可以看到,即使是同樣的查詢,每次查詢都是直接讀取數據庫了。
避坑完畢。
緩存是不可能不要緩存的,這個時候,就需要使用緩存中間件了,由緩存中間件管理緩存。
總結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了,希望本文的內容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如果有疑問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謝謝大家對服務器之家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www.cnblogs.com/justmehyp/p/10025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