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紹
mybatis 中使用 mapper.xml里面的配置進行 sql 查詢,經常需要動態傳遞參數,例如我們需要根據用戶的姓名來篩選用戶時,sql 如下:
1
|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 "jack" ; |
上述 sql 中,我們希望 name 后的參數 "jack" 是動態可變的,即不同的時刻根據不同的姓名來查詢用戶。在 mapper.xml文件中使用如下的 sql 可以實現動態傳遞參數 name:
1
|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 #{name}; |
或者是:
1
|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 ${name}; |
二、$ 與 #
1. 區別 :
動態 sql 是 mybatis 的強大特性之一,也是它優于其他 orm 框架的一個重要原因。mybatis 在對 sql 語句進行預編譯之前,會對 sql 進行動態解析,解析為一個 boundsql 對象,也是在此處對動態 sql 進行處理的。在動態 sql 解析階段, #{ } 和 ${ } 會有不同的表現。
#{ }:解析為一個 jdbc 預編譯語句(prepared statement)的參數標記符。
例如,mapper.xml中如下的 sql 語句:
1
|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 #{name}; |
動態解析為:
1
|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 ?; |
一個 #{ } 被解析為一個參數占位符 ? 。
而${ } 僅僅為一個純碎的 string 替換,在動態 sql 解析階段將會進行變量替換。
例如,mapper.xml中如下的 sql:
1
|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 ${name}; |
當我們傳遞的參數為 "jack" 時,上述 sql 的解析為:
1
|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 "jack" ; |
預編譯之前的 sql 語句已經不包含變量了,完全已經是常量數據了。
綜上所得, ${ } 變量的替換階段是在動態 sql 解析階段,而 #{ }變量的替換是在 dbms 中。
三、用法
1、能使用 #{ } 的地方就用 #{ }
首先這是為了性能考慮的,相同的預編譯 sql 可以重復利用。其次,${ } 在預編譯之前已經被變量替換了,這會存在 sql 注入問題。例如,如下的 sql:
1
|
select * from ${tablename} where name = #{name} |
假如,我們的參數 tablename 為 user; delete user; --,那么 sql 動態解析階段之后,預編譯之前的 sql 將變為:
1
|
select * from user; delete user; -- where name = ?; |
-- 之后的語句將作為注釋,不起作用,因此本來的一條查詢語句偷偷的包含了一個刪除表數據的 sql。
2. 表名作為變量時,必須使用 ${ }
這是因為,表名是字符串,使用 sql 占位符替換字符串時會帶上單引號 '',這會導致 sql 語法錯誤,例如:
1
|
select * from #{tablename} where name = #{name}; |
預編譯之后的sql 變為:
1
|
select * from ? where name = ?; |
假設我們傳入的參數為 tablename = "user" , name = "jack",那么在占位符進行變量替換后,sql 語句變為:
1
|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jack' ; |
上述 sql 語句是存在語法錯誤的,表名不能加單引號 ''(注意,反引號 ``是可以的)。
四、sql預編譯
1. 定義:
sql 預編譯指的是數據庫驅動在發送 sql 語句和參數給 dbms 之前對 sql 語句進行編譯,這樣 dbms 執行 sql 時,就不需要重新編譯。
2. 為什么需要預編譯
jdbc 中使用對象 preparedstatement 來抽象預編譯語句,使用預編譯。預編譯階段可以優化 sql 的執行。預編譯之后的 sql 多數情況下可以直接執行,dbms 不需要再次編譯,越復雜的sql,編譯的復雜度將越大,預編譯階段可以合并多次操作為一個操作。預編譯語句對象可以重復利用。把一個 sql 預編譯后產生的 preparedstatement 對象緩存下來,下次對于同一個sql,可以直接使用這個緩存的 preparedstate 對象。mybatis 默認情況下,將對所有的 sql 進行預編譯。
總結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了,希望本文的內容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謝謝大家對服務器之家的支持。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請查看下面相關鏈接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u010662668/article/details/6412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