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rnel
(source選項前是兩個-)
安裝內核源碼
安裝依賴性軟件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安裝*.src.rpm包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1:kernel ########################################### [100%]
在安裝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如下錯誤:
warning: user mockbuild does not exist – using root
warning: group mockbuild does not exist – using root
新建一個組和一個帳號就好了。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然后再重新安裝
準備內核源碼
將源碼轉成可用狀態:
進入SPECS目錄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執行以下命令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target選項前是兩個-)
源文件可以在~/rpmbuild/BUILD/kernel-2.6.32目錄中找到。這里有兩個有用的目錄。
1.linux-2.6.32.i686/arch
這里有包含了Fedora 補丁和更新的標準kernel.org內核源碼。系統架構與uname -m的輸出相匹配,一般來說是i686 ,如果你想,你可以讓–target=選項使用noarch參數。
2.vanilla-2.6.32/
這里只包含標準的kernel.org的kernel(沒有補丁和更新).
NOTE: Fedora編譯和配置內核源碼的詳細過程可以在Fedora Wiki中找到。
刪除舊內核
由于Fedora更新升級非常的頻繁, 所以, 非常有必要清除陳舊的內核,方法如下:
1. 查看當前系統中已安裝的內核相關包: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kernel-headers-2.6.32.12-115.fc12.i686
kernel-firmware-2.6.32.12-115.fc12.noarch
kernel-PAE-devel-2.6.32.11-99.fc12.i686
kernel-devel-2.6.32.12-115.fc12.i686
kernel-PAE-2.6.32.11-99.fc12.i686
kernel-PAE-devel-2.6.32.12-115.fc12.i686
kernel-PAE-2.6.32.12-115.fc12.i686
kernel-devel-2.6.32.11-99.fc12.i686
abrt-addon-kerneloops-1.0.9-2.fc12.i686
2. 查看當前使用的內核: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2.6.32.12-115.fc12.i686.PAE
3. 確定要刪除的內核:
這里為:kernel-PAE-2.6.32.11-99.fc12.i686[/code]
4. 刪除內核: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說明:
不推薦網上到處抄來抄去的,直接使用: rpm -e 的方法刪除內核包, 而是使用 yum remove 進行刪除,
因為使用yum remove刪除, yum 會自動移除 : /boot/grub/menu.lst 中的相關啟動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