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免费观看

服務器之家:專注于服務器技術及軟件下載分享
分類導航

Linux|Centos|Ubuntu|系統進程|Fedora|注冊表|Bios|Solaris|Windows7|Windows10|Windows11|windows server|

服務器之家 - 服務器系統 - Linux - 老牌運維教你如何快速分析Linux服務器的性能問題

老牌運維教你如何快速分析Linux服務器的性能問題

2019-10-22 22:27今日頭條互聯網螞蟻哥 Linux

作為一名linux系統運維人員,最主要的工作是優化系統配置,使應用在系統上以最優的狀態運行,但是由于硬件問題、軟件問題、網絡環境等的復雜性 和多變性,導致對系統的優化變得異常復雜。

作為一名linux系統運維人員,最主要的工作是優化系統配置,使應用在系統上以最優的狀態運行,但是由于硬件問題、軟件問題、網絡環境等的復雜性 和多變性,導致對系統的優化變得異常復雜,如何定位性能問題出在哪個方面,是性能優化的一大難題, 本章從系統入手,重點講述由于系統軟、硬件配置不當可能造成的性能問題,并且給出了檢測系統故障和優化性能的一般方法和流程。

老牌運維教你如何快速分析Linux服務器的性能問題

1 cpu性能評估

Cpu是影響Linux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下面先介紹幾個查看CPU性能的命令。

1.1 vmstat命令

該命令可以顯示關于系統各種資源之間相關性能的簡要信息,這里我們主要用它來看CPU的一個負載情況。

下面是vmstat命令在某個系統的輸出結果:

[root@node1~]#vmstat23

procs———–memory———-—swap–—–io—-–system–—–cpu——

rbswpdfreebuffcachesisobiboincsussyidwast

000162240830467032001321100723019800

00016224083046703200101010200110000

0001622408304670320011100918019900

對上面每項的輸出解釋如下:

?procs

?r列表示運行和等待cpu時間片的進程數,這個值如果長期大于系統CPU的個數,說明CPU不足,需要增加CPU。

?b列表示在等待資源的進程數,比如正在等待I/O、或者內存交換等。

?memory

?swpd列表示切換到內存交換區的內存數量(以k為單位)。如果swpd的值不為0,或者比較大,只要si、so的值長期為0,這種情況下一般不用擔心,不會影響系統性能。

?free列表示當前空閑的物理內存數量(以k為單位)

?buff列表示bufferscache的內存數量,一般對塊設備的讀寫才需要緩沖。

?cache列表示pagecached的內存數量,一般作為文件系統cached,頻繁訪問的文件都會被cached,如果cache值較大,說明cached的文件數較多,如果此時IO中bi比較小,說明文件系統效率比較好。

?swap

?si列表示由磁盤調入內存,也就是內存進入內存交換區的數量。

?so列表示由內存調入磁盤,也就是內存交換區進入內存的數量。

一般情況下,si、so的值都為0,如果si、so的值長期不為0,則表示系統內存不足。需要增加系統內存。

?IO項顯示磁盤讀寫狀況

?Bi列表示從塊設備讀入數據的總量(即讀磁盤)(每秒kb)。

?Bo列表示寫入到塊設備的數據總量(即寫磁盤)(每秒kb)

這里我們設置的bi+bo參考值為1000,如果超過1000,而且wa值較大,則表示系統磁盤IO有問題,應該考慮提高磁盤的讀寫性能。

?system顯示采集間隔內發生的中斷數

?in列表示在某一時間間隔中觀測到的每秒設備中斷數。

?cs列表示每秒產生的上下文切換次數。

上面這2個值越大,會看到由內核消耗的CPU時間會越多。

?CPU項顯示了CPU的使用狀態,此列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us列顯示了用戶進程消耗的CPU時間百分比。us的值比較高時,說明用戶進程消耗的cpu時間多,但是如果長期大于50%,就需要考慮優化程序或算法。

?sy列顯示了內核進程消耗的CPU時間百分比。Sy的值較高時,說明內核消耗的CPU資源很多。

根據經驗,us+sy的參考值為80%,如果us+sy大于 80%說明可能存在CPU資源不足。

?id列顯示了CPU處在空閑狀態的時間百分比。

?wa列顯示了IO等待所占用的CPU時間百分比。wa值越高,說明IO等待越嚴重,根據經驗,wa的參考值為20%,如果wa超過20%,說明IO等待嚴重,引起IO等待的原因可能是磁盤大量隨機讀寫造成的,也可能是磁盤或者磁盤控制器的帶寬瓶頸造成的(主要是塊操作)。

綜上所述,在對CPU的評估中,需要重點注意的是procs項r列的值和CPU項中us、sy和id列的值。

1.2 sar命令

檢查CPU性能的第二個工具是sar,sar功能很強大,可以對系統的每個方面進行單獨的統計,但是使用sar命令會增加系統開銷,不過這些開銷是可以評估的,對系統的統計結果不會有很大影響。

下面是sar命令對某個系統的CPU統計輸出:

[root@webserver~]#sar-u35

Linux2.6.9-42.ELsmp(webserver)11/28/2008_i686_(8CPU)

11:41:24AMCPU%user%nice%system%iowait%steal%idle

11:41:27AMall0.880.000.290.000.0098.83

11:41:30AMall0.130.000.170.210.0099.50

11:41:33AMall0.040.000.040.000.0099.92

11:41:36AMall0.290.000.130.000.0099.58

11:41:39AMall0.380.000.170.040.0099.41

Average:all0.340.000.160.050.0099.45

對上面每項的輸出解釋如下:

?%user列顯示了用戶進程消耗的CPU時間百分比。

?%nice列顯示了運行正常進程所消耗的CPU時間百分比。

?%system列顯示了系統進程消耗的CPU時間百分比。

?%iowait列顯示了IO等待所占用的CPU時間百分比

?%steal列顯示了在內存相對緊張的環境下pagein強制對不同的頁面進行的steal操作。

?%idle列顯示了CPU處在空閑狀態的時間百分比。

這個輸出是對系統整體CPU使用狀況的統計,每項的輸出都非常直觀,并且最后一行Average是個匯總行,是上面統計信息的一個平均值。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第一行的統計信息中包含了sar本身的統計消耗,所以%user列的值會偏高一點,不過,這不會對統計結果產生多大影響。

在一個多CPU的系統中,如果程序使用了單線程,會出現這么一個現象,CPU的整體使用率不高,但是系統應用卻響應緩慢,這可能是由于程序使用單線程的原因,單線程只使用一個CPU,導致這個CPU占用率為100%,無法處理其它請求,而其它的CPU卻閑置,這就導致 了整體CPU使用率不高,而應用緩慢 現象的發生 。

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對系統的每個CPU分開查詢,統計每個CPU的使用情況:

[root@webserver~]#sar-P035

Linux2.6.9-42.ELsmp(webserver)11/29/2008_i686_(8CPU)

06:29:33PMCPU%user%nice%system%iowait%steal%idle

06:29:36PM03.000.000.330.000.0096.67

06:29:39PM00.670.000.330.000.0099.00

06:29:42PM00.000.000.330.000.0099.67

06:29:45PM00.670.000.330.000.0099.00

06:29:48PM01.000.000.330.330.0098.34

Average:01.070.000.330.070.0098.53

這個輸出是對系統的第一顆CPU的信息統計,需要注意的是,sar中對CPU的計數是從0開始的,因此,“sar -P 0 3 5”表示對系統的第一顆CPU進行信息統計,“sar -P 4 3 5”則表示對系統的第五顆CPU進行統計。依次類推。可以看出,上面的系統有八顆CPU。

1.3 iostat命令

iostat指令主要用于統計磁盤IO狀態,但是也能查看CPU的使用信息,它的局限性是只能顯示系統所有CPU的平均信息,看下面的一個輸出:

[root@webserver~]#iostat-c

Linux2.6.9-42.ELsmp(webserver)11/29/2008_i686_(8CPU)

avg-cpu:%user%nice%system%iowait%steal%idle

2.520.000.300.240.0096.96

在這里,我們使用了“-c”參數,只顯示系統CPU的統計信息,輸出中每項代表的含義與sar命令的輸出項完全相同,不再詳述。

1.4 uptime命令

uptime是監控系統性能最常用的一個命令,主要用來統計系統當前的運行狀況,輸出的信息依次為:系統現在的時間、系統從上次開機到現在運行了多長時間、系統目前有多少登陸用戶、系統在一分鐘內、五分鐘內、十五分鐘內的平均負載。看下面的一個輸出:

[root@webserver~]#uptime

18:52:11up27days,19:44,2users,loadaverage:0.12,0.08,0.08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load average這個輸出值,這三個值的大小一般不能大于系統CPU的個數,例如,本輸出中系統有8個CPU,如果load average的三個值長期大于8時,說明CPU很繁忙,負載很高,可能會影響系統性能,但是偶爾大于8時,倒不用擔心,一般不會影響系統性能。相反,如果load average的輸出值小于CPU的個數,則表示CPU還有空閑的時間片,比如本例中的輸出,CPU是非常空閑的。

1.5 本節小結

上面介紹了檢查CPU使用狀況的四個命令,通過這些命令需要了解的是:系統CPU是否出現性能瓶頸,也就是說,以上這些命令只能查看CPU是否繁忙,負載是否過大,但是無法知道CPU為何負載過大,因而,判斷系統CPU出現問題后,要結合top、ps等命令進一步檢查是由那些進程導致CPU負載過大的。引起CPU資源緊缺的原因可能是應用程序不合理造成的,也可能是硬件資源匱乏引起的,所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或者優化應用程序,或者增加系統CPU資源。

2 內存性能評估

內存的管理和優化是系統性能優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內存資源的充足與否直接影響應用系統的使用性能,在進行內存優化之前,一定要熟悉linux的內存管理機制,這一點我們在前面的章節已經有深入講述,本節的重點是如何通過系統命令監控linux系統的內存使用狀況。

2.1 free 命令

free是監控linux內存使用狀況最常用的指令,看下面的一個輸出:

[root@webserver~]#free-m

totalusedfreesharedbufferscached

Mem:8111718592502436299

-/+buffers/cache:6437468

Swap:818908189

“free –m”表示以M為單位查看內存使用情況,在這個輸出中,我們重點關注的應該是free列與cached列的輸出值,由輸出可知,此系統共8G內存,系統空閑內存還有925M,其中,Buffer Cache占用了243M,Page Cache占用了6299M,由此可知系統緩存了很多的文件和目錄,而對于應用程序來說,可以使用的內存還有7468M,當然這個7468M包含了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的值。在swap項可以看出,交換分區還未使用。所以從應用的角度來說,此系統內存資源還非常充足。

一般有這樣一個經驗公式:應用程序可用內存/系統物理內存>70%時,表示系統內存資源非常充足,不影響系統性能,應用程序可用內存/系統物理內存<20%時,表示系統內存資源緊缺,需要增加系統內存,20%<應用程序可用內存/系統物理內存<70%時,表示系統內存資源基本能滿足應用需求,暫時不影響系統性能。

free命令還可以適時的監控內存的使用狀況,使用“-s”參數可以在指定的時間段內不間斷的監控內存的使用情況:

[root@webserver~]#free-b-s5

totalusedfreesharedbufferscached

Mem:8505901056752870604897719500802601123846601158656

-/+buffers/cache:6674350087838466048

Swap:85871493121638408586985472

totalusedfreesharedbufferscached

Mem:8505901056752693657697896448002601287686601142272

-/+buffers/cache:6656655367840235520

Swap:85871493121638408586985472

totalusedfreesharedbufferscached

Mem:8505901056752398745698191360002601410566601129984

-/+buffers/cache:6627164167843184640

Swap:85871493121638408586985472

其中,“-b”表示以千字節(也就是1024字節為單位)來顯示內存使用情況。

2.2 通過watch與free相結合動態監控內存狀況

watch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命令,幾乎每個linux發行版都帶有這個工具,通過watch,可以動態的監控命令的運行結果,省去手動執行的麻煩。

可以在watch后面跟上需要運行的命令,watch就會自動重復去運行這個命令,默認是2秒鐘執行一次,并把執行的結果更新在屏幕上。例如:

[root@webserver~]#watch-n3-dfree

Every3.0s:freeSunNov3016:23:202008

totalusedfreesharedbufferscached

Mem:8306544734954895699602032966500024

-/+buffers/cache:6462287660316

Swap:83858881608385728

其中,“-n”指定重復執行的時間,“-d”表示高亮顯示變動。

2.3 vmstat命令監控內存

vmstat命令在監控系統內存方面功能強大,請看下面的一個輸出:

procs———–memory———-—swap–—–io—-–system–—-cpu—-

rbswpdfreebuffcachesisobiboincsussyidwa

0090644022796155616132549634018024148001010

0090644042796155616132549632028905410952877015015

0090644042884155624132574823638721021064276782515

對于內存的監控,在vmstat中重點關注的是swpd、si和so行,從這個輸出可以看出,此系統內存資源緊缺,swpd占用了900M左右內存,si和so占用很大,而由于系統內存的緊缺,導致出現15%左右的系統等待,此時增加系統的內存是必須要做的。

2.4 sar -r命令組合

sar命令也可以監控linux的內存使用狀況,可以通過“sar –r”組合查看系統內存和交換空間的使用率。請看下面的一個輸出:

[root@webserver~]#sar-r23

Linux2.6.9-42.ELsmp(webserver)11/30/2008_i686_(8CPU)

09:57:33PMkbmemfreekbmemused%memusedkbbufferskbcachedkbcommit%commit

09:57:35PM897988740855689.1924942864965327865564.71

09:57:37PM898564740798089.1824942864965327842764.70

09:57:39PM899196740734889.1724944064965207821324.69

Average:898583740796189.1824943264965287843214.70

其中:

Kbmemfree表示空閑物理內存大小,kbmemused表示已使用的物理內存空間大小,%memused表示已使用內存占總內存大小的百分比,kbbuffers和kbcached分別表示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的大小,kbcommit和%commit分別表示應用程序當前使用的內存大小和使用百分比。

可以看出sar的輸出其實與free的輸出完全對應,不過sar更加人性化,不但給出了內存使用量,還給出了內存使用的百分比以及統計的平均值。從%commit項可知,此系統目前內存資源充足。

2.5 本節小結

上面介紹了內存監控常用的幾個指令以及一些經驗規則,其實現在的系統在內存方面出現的瓶頸已經很少,因為內存價格很低,充足的內存已經完全能滿足應用程序和系統本身的需要,如果系統在內存方面出現瓶頸,很大的可能是應用程序本身的問題造成的。

3 磁盤I/O性能評估

在對磁盤I/O性能做評估之前,必須知道的幾個方面是:

熟悉RAID存儲方式,可以根據應用的不同,選擇不同的RAID方式,例如,如果一個應用經常有大量的讀操作,可以選擇RAID5方式構建磁盤陣列存儲數據,如果應用有大量的、頻繁的寫操作,可以選擇raid0存取方式,如果應用對數據安全要求很高,同時對讀寫也有要求的話,可以考慮raid01存取方式等等。

盡可能用內存的讀寫代替直接磁盤I/O,使頻繁訪問的文件或數據放入內存中進行操作處理,因為內存讀寫操作比直接磁盤讀寫的效率要高千倍。

將經常進行讀寫的文件與長期不變的文件獨立出來,分別放置到不同的磁盤設備上。

對于寫操作頻繁的數據,可以考慮使用裸設備代替文件系統。這里簡要講述下文件系統與裸設備的對比:

使用裸設備的優點有:

數據可以直接讀寫,不需要經過操作系統級的緩存,節省了內存資源,避免了內存資源爭用。

避免了文件系統級的維護開銷,比如文件系統需要維護超級塊、I-node等。

避免了操作系統的cache預讀功能,減少了I/O請求。

使用裸設備的缺點是:

數據管理、空間管理不靈活,需要很專業的人來操作。

其實裸設備的優點就是文件系統的缺點,反之也是如此,這就需要我們做出合理的規劃和衡量,根據應用的需求,做出對應的策略。

下面接著介紹對磁盤IO的評估標準。

3.1 sar -d命令組合

通過“sar –d”組合,可以對系統的磁盤IO做一個基本的統計,請看下面的一個輸出:

[root@webserver~]#sar-d23

Linux2.6.9-42.ELsmp(webserver)11/30/2008_i686_(8CPU)

11:09:33PMDEVtpsrd_sec/swr_sec/savgrq-szavgqu-szawaitsvctm%util

11:09:35PMdev8-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11:09:35PMDEVtpsrd_sec/swr_sec/savgrq-szavgqu-szawaitsvctm%util

11:09:37PMdev8-01.000.0012.0012.000.000.000.000.00

11:09:37PMDEVtpsrd_sec/swr_sec/savgrq-szavgqu-szawaitsvctm%util

11:09:39PMdev8-01.990.0047.7624.000.000.500.250.05

Average:DEVtpsrd_sec/swr_sec/savgrq-szavgqu-szawaitsvctm%util

Average:dev8-01.000.0019.9720.000.000.330.170.02

對上面每項的輸出解釋如下:

DEV表示磁盤設備名稱。

tps表示每秒到物理磁盤的傳送數,也就是每秒的I/O流量。一個傳送就是一個I/O請求,多個邏輯請求可以被合并為一個物理I/O請求。

d_sec/s表示每秒從設備讀取的扇區數(1扇區=512字節)。

wr_sec/s表示每秒寫入設備的扇區數目。

avgrq-sz表示平均每次設備I/O操作的數據大小(以扇區為單位)。

avgqu-sz表示平均I/O隊列長度。

await表示平均每次設備I/O操作的等待時間(以毫秒為單位)。

svctm表示平均每次設備I/O操作的服務時間(以毫秒為單位)。

%util表示一秒中有百分之幾的時間用于I/O操作。

Linux中I/O請求系統與現實生活中超市購物排隊系統有很多類似的地方,通過對超市購物排隊系統的理解,可以很快掌握linux中I/O運行機制。比如:

avgrq-sz類似與超市排隊中每人所買東西的多少。

avgqu-sz類似與超市排隊中單位時間內平均排隊的人數。

await類似與超市排隊中每人的等待時間。

svctm類似與超市排隊中收銀員的收款速度。

%util類似與超市收銀臺前有人排隊的時間比例。

對以磁盤IO性能,一般有如下評判標準:

正常情況下svctm應該是小于await值的,而svctm的大小和磁盤性能有關,CPU、內存的負荷也會對svctm值造成影響,過多的請求也會間接的導致svctm值的增加。

await值的大小一般取決與svctm的值和I/O隊列長度以及I/O請求模式,如果svctm的值與await很接近,表示幾乎沒有I/O等待,磁盤性能很好,如果await的值遠高于svctm的值,則表示I/O隊列等待太長,系統上運行的應用程序將變慢,此時可以通過更換更快的硬盤來解決問題。

%util項的值也是衡量磁盤I/O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util接近100%,表示磁盤產生的I/O請求太多,I/O系統已經滿負荷的在工作,該磁盤可能存在瓶頸。長期下去,勢必影響系統的性能,可以通過優化程序或者通過更換更高、更快的磁盤來解決此問題。

3.2 iostat –d命令組合

通過“iostat –d”命令組合也可以查看系統磁盤的使用狀況,請看如下輸出:

[root@webserver~]#iostat-d23

inux2.6.9-42.ELsmp(webserver)12/01/2008_i686_(8CPU)

Device:tpsBlk_read/sBlk_wrtn/sBlk_readBlk_wrtn

da1.872.58114.126479462286537372

Device:tpsBlk_read/sBlk_wrtn/sBlk_readBlk_wrtn

da0.000.000.0000

Device:tpsBlk_read/sBlk_wrtn/sBlk_readBlk_wrtn

da1.000.0012.00024

對上面每項的輸出解釋如下:

Blk_read/s表示每秒讀取的數據塊數。

Blk_wrtn/s表示每秒寫入的數據塊數。

Blk_read表示讀取的所有塊數

Blk_wrtn表示寫入的所有塊數。

這里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上面輸出的第一項是系統從啟動以來到統計時的所有傳輸信息,從第二次輸出的數據才代表在檢測的時間段內系統的傳輸值。

可以通過Blk_read/s和Blk_wrtn/s的值對磁盤的讀寫性能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如果Blk_wrtn/s值很大,表示磁盤的寫操作很頻繁,可以考慮優化磁盤或者優化程序,如果Blk_read/s值很大,表示磁盤直接讀取操作很多,可以將讀取的數據放入內存中進行操作。對于這兩個選項的值沒有一個固定的大小,根據系統應用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值,但是有一個規則還是可以遵循的:長期的、超大的數據讀寫,肯定是不正常的,這種情況一定會影響系統性能。

“iostat –x”組合還提供了對每個磁盤的單獨統計,如果不指定磁盤,默認是對所有磁盤進行統計,請看下面的一個輸出:

[root@webserver~]#iostat-x/dev/sda23

Linux2.6.9-42.ELsmp(webserver)12/01/2008_i686_(8CPU)

avg-cpu:%user%nice%system%iowait%steal%idle

2.450.000.300.240.0097.03

Device:rrqm/swrqm/sr/sw/srsec/swsec/savgrq-szavgqu-szawaitsvctm%util

sda0.0112.480.101.782.58114.0362.330.0738.391.300.24

avg-cpu:%user%nice%system%iowait%steal%idle

3.970.001.838.190.0086.14

Device:rrqm/swrqm/sr/sw/srsec/swsec/savgrq-szavgqu-szawaitsvctm%util

sda0.00195.000.0018.000.001704.0094.670.042.500.110.20

avg-cpu:%user%nice%system%iowait%steal%idle

4.040.001.838.010.0086.18

Device:rrqm/swrqm/sr/sw/srsec/swsec/savgrq-szavgqu-szawaitsvctm%util

sda0.004.500.007.000.0092.0013.140.010.790.140.10

這個輸出基本與“sar –d”相同,需要說明的幾個選項的含義為:

rrqm/s表示每秒進行merged的讀操作數目。

wrqm/s表示每秒進行 merge 的寫操作數目。

r/s表示每秒完成讀I/O設備的次數。

w/s表示每秒完成寫I/O設備的次數。

rsec/s表示每秒讀取的扇區數。

wsec/s表示每秒寫入的扇區數。

3.3 vmstat –d組合

通過“vmstat –d”組合也可以查看磁盤的統計數據,情況下面的一個輸出:

[root@webserver~]#vmstat-d32|grepsda

disk-————reads————————writes———–—–IO——

totalmergedsectorsmstotalmergedsectorsmscursec

sda239588292826481862104444245386783238768029541081218602558006179

disk-————reads————————writes———–—–IO——

totalmergedsectorsmstotalmergedsectorsmscursec

sda239588292826481862104444245386803238769029541090818602558106179

這個輸出顯示了磁盤的reads、writes和IO的使用狀況。

3.4 本節小結

上面主要講解了對磁盤I/O的性能評估,其實衡量磁盤I/O好壞是多方面的,有應用程序本身的,也有硬件設計上的,還有系統自身配置的問題等,要解決I/O的瓶頸,關鍵是要提高I/O子系統的執行效率。例如,首要要從應用程序上對磁盤讀寫進行優化,能夠放到內存執行的操作,盡量不要放到磁盤,同時對磁盤存儲方式進行合理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RAID存取方式,最后,在系統級別上,可以選擇適合自身應用的文件系統,必要時使用裸設備提高讀寫性能。

4 網絡性能評估

網絡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應用程序對外提供服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監控網絡性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管理和優化。

4.1 通過ping命令檢測網絡的連通性

如果發現網絡反應 緩慢,或者連接中斷,可以通過ping來測試網絡的連通情況,請看下面的一個輸出:

[root@webserver~]#ping10.10.1.254

PING10.10.1.254(10.10.1.254)56(84)bytesofdata.

64bytesfrom10.10.1.254:icmp_seq=0ttl=64time=0.235ms

64bytesfrom10.10.1.254:icmp_seq=1ttl=64time=0.164ms

64bytesfrom10.10.1.254:icmp_seq=2ttl=64time=0.210ms

64bytesfrom10.10.1.254:icmp_seq=3ttl=64time=0.178ms

64bytesfrom10.10.1.254:icmp_seq=4ttl=64time=0.525ms

64bytesfrom10.10.1.254:icmp_seq=5ttl=64time=0.571ms

64bytesfrom10.10.1.254:icmp_seq=6ttl=64time=0.220ms

—10.10.1.254pingstatistics—

7packetstransmitted,7received,0%packetloss,time6000ms

rttmin/avg/max/mdev=0.164/0.300/0.571/0.159ms,pipe2

在這個輸出中,time值顯示了兩臺主機之間的網絡延時情況,如果此值很大,則表示網絡的延時很大,單位為毫秒。在這個輸出的最后,是對上面輸出信息的一個總結,packet loss表示網絡的丟包率,此值越小,表示網絡的質量越高。

4.2 通過netstat –i組合檢測網絡接口狀況

netstat命令提供了網絡接口的詳細信息,請看下面的輸出:

[root@webserver~]#netstat-i

KernelInterfacetable

IfaceMTUMetRX-OKRX-ERRRX-DRPRX-OVRTX-OKTX-ERRTX-DRPTX-OVRFlg

eth01500013131292530001320686497000BMRU

eth115000494902025000292358810000BMRU

lo1643604190160100041901601000LRU

對上面每項的輸出解釋如下:

?Iface表示網絡設備的接口名稱。

?MTU表示最大傳輸單元,單位字節。

?RX-OK/TX-OK表示已經準確無誤的接收/發送了多少數據包。

?RX-ERR/TX-ERR表示接收/發送數據包時產生了多少錯誤。

?RX-DRP/TX-DRP表示接收/發送數據包時丟棄了多少數據包。

?RX-OVR/TX-OVR表示由于誤差而遺失了多少數據包。

?Flg表示接口標記,其中:

?L:表示該接口是個回環設備。

?B:表示設置了廣播地址。

?M:表示接收所有數據包。

?R:表示接口正在運行。

?U:表示接口處于活動狀態。

?O:表示在該接口上禁用arp。

?P:表示一個點到點的連接。

正常情況下,RX-ERR/TX-ERR、RX-DRP/TX-DRP和RX-OVR/TX-OVR的值都應該為0,如果這幾個選項的值不為0,并且很大,那么網絡質量肯定有問題,網絡傳輸性能也一定會下降。

當網絡傳輸存在問題是,可以檢測網卡設備是否存在故障,如果可能,可以升級為千兆網卡或者光纖網絡,還可以檢查網絡部署環境是否合理。

4.3 通過netstat –r組合檢測系統的路由表信息

在網絡不通,或者網絡異常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檢查系統的路由表信息,“netstat –r”的輸出結果與route命令的輸出完全相同,請看下面的一個實例:

[root@webserver~]#netstat-r

KernelIProutingtable

DestinationGatewayGenmaskFlagsMSSWindowirttIface

10.10.1.0*255.255.255.0U000eth0

192.168.200.0*255.255.255.0U000eth1

169.254.0.0*255.255.0.0U000eth1

default10.10.1.2540.0.0.0UG000eth0

關于輸出中每項的具體含義,已經在前面章節進行過詳細介紹,這里不再多講,這里我們重點關注的是default行對應的值,default項表示系統的默認路由,對應的網絡接口為eth0。

4.4 通過sar –n組合顯示系統的網絡運行狀態

sar提供四種不同的選項來顯示網絡統計信息,通過“-n”選項可以指定4個不同類型的開關:DEV、EDEV、SOCK和FULL。DEV顯示網絡接口信息,EDEV顯示關于網絡錯誤的統計數據,SOCK顯示套接字信息,FULL顯示所有三個開關。請看下面的一個輸出:

[root@webserver~]#sar-nDEV23

Linux2.6.9-42.ELsmp(webserver)12/01/2008_i686_(8CPU)

02:22:31PMIFACErxpck/stxpck/srxkB/stxkB/srxcmp/stxcmp/srxmcst/s

02:22:33PMlo31.3431.3437.5337.530.000.000.00

02:22:33PMeth0199.50279.6017.29344.120.000.000.00

02:22:33PMeth15.474.987.030.360.000.000.00

02:22:33PMsit00.000.000.000.000.000.000.00

02:22:33PMIFACErxpck/stxpck/srxkB/stxkB/srxcmp/stxcmp/srxmcst/s

02:22:35PMlo67.6667.6674.3474.340.000.000.00

02:22:35PMeth0159.70222.3919.74217.160.000.000.00

02:22:35PMeth13.484.480.440.510.000.000.00

02:22:35PMsit00.000.000.000.000.000.000.00

02:22:35PMIFACErxpck/stxpck/srxkB/stxkB/srxcmp/stxcmp/srxmcst/s

02:22:37PMlo4.524.529.259.250.000.000.00

02:22:37PMeth0102.51133.6720.67116.140.000.000.00

02:22:37PMeth127.1467.342.4289.260.000.000.00

02:22:37PMsit00.000.000.000.000.000.000.00

Average:IFACErxpck/stxpck/srxkB/stxkB/srxcmp/stxcmp/srxmcst/s

Average:lo34.6134.6140.4840.480.000.000.00

Average:eth0154.08212.1519.23226.170.000.000.00

Average:eth111.9825.463.3029.850.000.000.00

Average:sit00.000.000.000.000.000.000.00

對上面每項的輸出解釋如下:

IFACE表示網絡接口設備。

rxpck/s表示每秒鐘接收的數據包大小。

txpck/s表示每秒鐘發送的數據包大小。

rxkB/s表示每秒鐘接收的字節數。

txkB/s表示每秒鐘發送的字節數。

rxcmp/s表示每秒鐘接收的壓縮數據包。

txcmp/s表示每秒鐘發送的壓縮數據包。

rxmcst/s表示每秒鐘接收的多播數據包。

通過“sar –n”的輸出,可以清楚的顯示網絡接口發送、接收數據的統計信息。此外還可以通過“sar -n EDEV 2 3”來統計網絡錯誤信息等。

4.5 小結

本節通過幾個常用的網絡命令介紹了對網絡性能的評估,事實上,網絡問題是簡單而且容易處理的,只要我們根據上面給出的命令,一般都能迅速定位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一般是增加網絡帶寬,或者優化網絡部署環境。

除了上面介紹的幾個命令外,排查網絡問題經常用到的命令還有traceroute,主要用于跟蹤數據包的傳輸路徑,還有nslookup命令,主要用于判斷DNS解析信息。

延伸 · 閱讀

精彩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惩罚美女妲己的尤老师 | 人妇小说| 被黑人日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杨思敏 |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 四虎免费在线视频 | 视频在线观看大片 | 午夜dj免费视频观看社区 | 香蕉97超级碰碰碰免费公 | 亚洲成人99 | 日本免费高清在线观看播放 | 2019天天干天天操 | 欧美大片一级片 | 好大好深好涨好烫还要 |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婷婷久久热99在线精品 | 91av爱爱|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第二区 | 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高清 | 亚洲网视频 |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 俺去也亚洲色图 | 深夜福利影院 | 微拍秒拍99福利精品小视频 | 18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 欧美人做人爱a全程免费 | 日本暖暖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 日本免费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门房秦大爷小说 | 国产精品1区2区 | 亚洲激情久久 | 91在线视频导航 | 国产第一草草影院 | 国产综合第一页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免费 | 成年人在线视频观看 | 美女奶口隐私免费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