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Object類是所有類、數組的父類,位于java.lang
包下也就是說,Java允許把所有任何類型的對象賦給Object類型的變量。當定義一個類時沒有使用extends關鍵字為它顯式指定父類,則該類默認繼承Object父類。
例如:
1
2
3
4
5
6
7
|
public class Dog{ ...... } 等價于: public class Dog extends Object { ...... } |
Object常用方法
Object 類屬于java.lang包,此包下的所有類在使用時無需手動導入,系統會在程序編譯期間自動導入,所以Object方法我們可以直接使用,這里就介紹幾個常用方法;
toString()
功能:返回指定對象的“描述性”字符串
通常 toString 方法會返回一個“以文本方式表示”此對象的字符串,Object 類的 toString 方法返回一個字符串,該字符串由類名加標記@和此對象哈希碼的無符號十六進制表示組成,Object 類 toString 源代碼如下:
1
|
getClass().getName() + '@' + Integer.toHexString(hashCode()) |
其實可以理解為輸出對象的信息,就是“自我描述”的方法,當打印改對象時,就會輸出該對象“自我描述”的信息,來告訴外界該對象所有的狀態信息;
測試代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package objectlearning; class Person { String name; int age; // 默認構造器 Person() {} // 有參構造器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 .name = name; this .age = age; } } public class ToStringTest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 = new Person(); System.out.println(p); } } |
輸出結果:
objectlearning.Person@776ec8df
我們可以看到返回值是“類名+@+hashCode”,并沒有真正實現描述我們想要的信息,所以一般我們使用toString類需要重寫,讓對象輸出我們需要的信息;
測試代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package objectlearning; class Person { String name; int age; // 默認構造器 Person() {} // 有參構造器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 .name = name; this .age = age; } // 重寫toString方法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Person{" + "name='" + name + '\ '' + ", age=" + age + '}' ; } } public class ToStringTest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 = new Person( "張三" , 18 ); System.out.println(p); // 等價于: System.out.println(p.toString()); } } |
輸出結果:
Person{name='張三', age=18}
所以幾乎所有情況使用toString都需要重寫,而且重寫越簡單越好,這樣獲取的對象信息簡介明了;
還有一點:String 類已經被SUN重寫過了
equals()
在java中比較兩個變量是否相等除了用 == 外,還有equals()方法;
現說一下使用情況:
-
基本數據類型比較建議使用:
==
-
引用數據類型比較(對象和對象比較) 建議使用
equals()
,而且需要重寫!
對于基本數據類型的比較,用 == 和equals都沒有什么區別,只要兩個變量值相等,就返回true,但是==更簡單明了;
如果對于兩個引用類型變量,只有它們指向同一個對象時,才會返回true;即比較的是引用變量的內存地址(對象的地址);
但是在實際過程中我們想要比較的是對象的內容,所以這時候就需要重寫equals();
重寫規則:自己定,主要看是什么和什么相等時表示兩個對象相等,重寫一定要徹底;
測試代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package objectlearning; class Car { String color; // 顏色 int speed; // 速度 // 默認構造器 public Car() {} // 有參構造器 public Car(String color, int speed) { this .color = color; this .speed = speed; } // 重寫equals方法 public boolean equals(Car c) { // 如果兩個對象為同一個,為真 if ( this == c) return true ; // 當兩個對象不同時,顏色和速度相同才為真 if (c != null ) return this .color == c.color && this .speed == c.speed; return false ; } } public class EqualsTest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r c1 = new Car( "綠色" , 150 ); Car c2 = new Car( "藍色" , 200 ); Car c3 = new Car( "綠色" , 150 ); System.out.println( "c1和c2相等嗎?" + c1.equals(c2)); System.out.println( "c1和c3相等嗎?" + c1.equals(c3)); } } |
輸出結果:
c1和c2相等嗎?false
c1和c3相等嗎?true
同樣對于equals,String類的也已經被SUN重寫了,所以不需要我們再重寫;
總結
這里簡單介紹了一下Object類和它的兩種常用方法,對于Object要記住它是所有類的爹,以及toString和equals多數情況都需要重寫;后續如果有其他方法還會補充;
到此這篇關于深入理解JAVA基礎類庫中對象Object類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java object內容請搜索服務器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服務器之家!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YXXXYX/article/details/120308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