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和大家了解一下java中switch語句的用法介紹。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switch分支結構
1. 簡介
switch結合case,能夠判斷一個變量或表達式與一系列值中的某個值是否相等,這里的每個值都被稱為一個分支。switch語句在執行時,會先進行值的匹配,匹配成功時會進入到對應case語句。再根據是否有 break語句,判斷是否繼續輸出,或是跳出當前switch判斷。
2. 基本語法
在使用switch之前,首先我們得記住它的基本語法結構,其基本語法格式如下:
switch(值){? ????case?值1:? ????????//switch中的值與值1相等時執行的代碼? ??????break;?//可選 ????case?值2:? ????????//switch中的值與值2相等時執行的代碼? ??????break;?//可選 ????case?值3:? ????????//switch中的值與值3相等時執行的代碼? ??????break;?//可選 ????case?值4:? ????????//switch中的值與值4相等時執行的代碼? ??????break;?//可選 ????default:? ????????//switch中的值與以上所有值都不相等時執行的代碼? ??????break;?//可選 }
那么這個語法具體有哪些要求呢?請繼續往下看。
3. 語法規則(重點)
根據上面介紹的switch語法結構,再給大家詳細說一下switch的語法規則和要求。
switch(值)語句中的”值“,支持的類型有如下幾類:
整型:byte、short、int 、char及其對應的包裝類;
枚舉類型,從JDK 5開始支持(后面會詳細講解枚舉類型);
String類型,從JDK 7開始支持,同時case標簽后的值必須是字符串常量或字面量。
switch后面可以有多個 case 語句,每個 case 后都要跟一個待比較的值和冒號。
case標簽后面值的數據類型必須與switch(值)中的數據類型相同,且只能是常量或者字面常量。
當switch(值)的值與 case語句中的值相等時,case標簽后面的語句開始執行,遇到break標簽時停止執行switch語句。
case語句中不一定非要帶有break語句。如果case后沒有 break 語句,程序會繼續執行下一個case 語句,直到出現 break 語句,這種現象叫做”case穿透“。
switch語句中可以包含一個default默認分支,該分支一般是 switch 語句的最后一個分支,當switch的值和case語句的值不相等時執行。default 分支中不用帶有break 語句,另外該分支可以放在任何位置,但建議寫在最后面。
4. 執行邏輯
根據上面的語法規則,我們可以結合下圖來理解switch語句的執行邏輯。switch的執行邏輯,其實就相當于是把多種情況分別列出,根據我們輸入的值來判斷符合哪種情況。符合哪個情況,就進入到對應的分支里面去執行,整體的執行邏輯就是這樣的,如下圖所示:
if和switch都是Java里的分支選擇語句,它倆都屬于條件分支語句;
很多時候,if和swich可以實現的效果類似。
2. 不同點
switch結構只能處理等值條件判斷的情況,且條件必須是整型、枚舉變量或字符型變量;
多重if選擇結構沒有switch結構的諸多限制,特別適合某個變量處于某個連續區間時的情況;
if比switch應用范圍更廣、更靈活。if可以實現的條件判斷,switch不一定能夠實現;switch可以實現的條件判斷,if肯定可以實現。
if 在應用中更為常見,但switch的結構更清晰。
switch使用查找表比對的方式,使得case的條件必須是連續的常量,if語句則沒有這些限制。
一般情況下,switch比if-else效率更高。 因為switch內部使用了Binary Tree算法,不管有多少個case,都只計算一次值,直接跳轉,不需逐個比較查詢,除非是if-else的第一個條件就為true。
switch的效率其實與分支數無關。只有當分支比較少時,if語句的效率才比switch高,因為switch有跳轉表。當分支較多時,推薦使用switch語句。
以上就是java中switch語句的用法介紹的簡略介紹,當然詳細使用上面的不同還得要大家自己使用過才領會。如果想了解更多,歡迎關注***行業資訊頻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