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也稱為分布式分類帳,實際上允許任何人訪問在線設備來處理安全、透明、快速和高效的事務。
2009年,比特幣這一加密貨幣引入了點對點(P2P)電子現金系統。在潛在強大的區塊鏈技術的支持下,比特幣被設計成一種分散的數字貨幣,不被任何央行擁有或控制。
盡管區塊鏈技術已經有九年的歷史了,但在當今的全球經濟中,區塊鏈技術的進步是否足以成為像人工智能或DeepTech這樣的潛在的顛覆性的技術呢?
盡管區塊鏈技術最初是為加密貨幣而開發的,但此后它的潛力也出現在了其他行業,包括房地產業。大多數行業專家預測,區塊鏈技術將促使各行業發生革命,并可能破壞現有的商業模式。
然而,區塊鏈技術仍然非常年輕,而且商業應用仍然非常的少。2018年,四家區塊鏈企業中有三家仍未出售任何解決方案,它們只是想買一個商業案例。盡管對區塊鏈公司的投資具有良好的長期前景,但任何風險資本家(VC)都不應因為業界對這種新興技術的大肆宣傳而盲目投入。
區塊鏈投資者必須了解圍繞該技術的五大誤區。
誤區1:區塊鏈是完全安全的,永遠不可能被攻擊
對區塊鏈技術最預先考慮的概念之一是它的完全安全系,和不受網絡攻擊的影響。與其他技術相比,對區塊鏈網絡進行黑客攻擊要困難得多,因為它涉及數千臺分布式計算機或節點來驗證區塊鏈的事務并操縱這些計算機上的數字記錄。
真相:沒有任何計算機系統或技術,包括區塊鏈,可以100%的免遭黑客攻擊。由于它的分布式網絡,區塊鏈比集中式數據庫和系統更安全,但這并不能使它不被黑客攻擊。此外,每個區塊鏈實現者都應負責確保他們在解決方案時的安全性,但情況可能并不總是如此。
誤區2:區塊鏈只能在金融業使用
由于比特幣技術的初步發展,區塊鏈對銀行業和金融業產生了更重大的影響。近年來,主要的國際金融機構,如與澳新銀行和西太平洋(行情 研報)銀行合作的英聯邦銀行,都在投資區塊鏈解決方案。
真相:包括房地產和醫療在內的其他行業也可能從這項技術中受益。區塊鏈記錄醫學數據的存在證明可以用來提供更好的醫療保健?;谔乩A州的Ubiquity推出了第一個基于區塊鏈的軟件即服務(SaaS)平臺,主要用于跟蹤房地產記錄。
誤區3:無所不能的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適用于法律行業,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個具體應用,它包含了在執行特定操作時觸發的代碼。很多圍繞區塊鏈的行業宣傳都是圍繞著智能合約展開的,這些合約支持將業務規則封裝為軟件代碼。
真相:盡管智能合約是任務執行證明的可靠來源,但它本質上仍然是一個代碼,不能替代成文的法律。要使智能合約在現實世界中具有法律意義,它們仍然需要在區塊鏈網絡的參與者之間簽訂正規的法律合同。此外,2016年6月對分散自治組織(DAO)智能合約的黑客攻擊,導致投資者損失了數百萬美元,這表明了智能合約的脆弱性。
誤區4:區塊鏈是完全開源的
由于它的開源開發模式和低成本的交易,區塊鏈技術往往被認為一定是免費的或具有成本效益的。
真相:區塊鏈事務中的每一個塊都涉及到由多個計算機組成的網絡,這些計算機分析并得出一個單一版本的真值(SVT)。區塊鏈的實現還需要大量的計算能力,這需要付出代價。此外,分布式計算機的總體配置也需要大量的資本投資。
誤區5:區塊鏈可以改變全球經濟
技術專家認為,區塊鏈網絡憑借其能力可以提供一個可信賴的、加密的貨幣系統,在未來可以產生全球性的影響。由于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都不擁有區塊鏈,比特幣區塊鏈網絡被認為是龐大的并且增長迅速。
真相:整個區塊鏈網絡目前與任何金融網絡一樣廣泛。Gartner甚至聲稱區塊鏈的大小與NASDAQ網絡的規模是一樣的。只有當加密貨幣能夠成倍增長并取代當前的貨幣系統時,這一說法才會成為現實。
結論
以區塊鏈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為風投和其他投資者長期賺取良好回報提供了有利的機會。越來越多的創業企業家、創新者和研究學術界表現出的興趣進一步加速了這一進程。
然而,盡管這種技術有可能擾亂各種行業和商業模式,但投資者和決策者必須注意目前對這種技術的誤解,以避免錯失市場機會和良好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