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機械臂上的洞、窗戶上的裂縫……近年來,宇航員一直在抱怨國際空間站(ISS)的狀況令人堪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份報告承認,由于長期存在的漏氣問題,國際空間站有50處“令人擔憂的隱患”和4處裂縫,可能導致居住在上面的宇航員緊急撤離。
報道稱,NASA警告稱,其中一些隱患源自同一處氣體泄露點。今年4月以來,這一泄漏點的漏氣速率達到最大值。若國際空間站出現宇航員被迫撤離的情況,將是其24年載人歷史上的第一次。報告提到的第一個隱患于2013年被發現。當時,一塊太空碎片在太陽能電池板上撞擊出一個小洞。3年后,宇航員在一扇窗戶上發現了一個微小的圓形裂紋。
NASA在2021年否認了艙體有“嚴重”裂縫的說法,稱沒有出現“影響乘員或空間站正常運行”的問題。在那之后,國際空間站又報告了數十處泄漏或裂縫,宇航員使用特殊膠帶、醫用紗布和密封劑進行了修復。報告稱,當前的隱患位于俄羅斯“星辰”號服務艙的轉移隧道,該隧道建于2000年。早在2019年,人們發現該服務艙艙內空氣通過不明裂縫泄露,即使宇航員封堵住了可能存在的裂縫,泄漏的空氣量依然在增加。《每日郵報》稱,漏氣問題加重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美國和俄羅斯航天局正在關注艙體內部和外部的焊縫,認為泄露點可能在上面。
報道稱,宇航員已收到美國國家宇航局的警告,在“星辰”號服務艙的艙門打開時,他們要留在美國艙段,以便隨時能夠緊急撤離,并被警告只有在絕對必要時才打開這個艙門。俄羅斯方面此前曾預測,由于國際空間站延長了運行時間,從2025年開始,它將遭遇“一連串故障”。美國航天局則警告說,國際空間站仍然面臨被微小流星和太空垃圾擊中的風險。據估計,目前地球周圍的軌道上至少存在超過29000個尺寸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英國《每日郵報》稱,嚴重老化的國際空間站在2025年以后何去何從一直備受爭議,因為到那時,其中部分組件的年齡將超過設計時的使用壽命。作為國際空間站的主要合作方,俄羅斯計劃自2025年起退出該項目,并著手建造自己的空間站。美國私營商業航天公司Axiom Space也在計劃建造和運營首個國際商業太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