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供應鏈的時代已經來臨。
隨著AI、大數據以及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企業當中遍地開花,更新運營流程以建立供應鏈主動性開始變得愈發重要。在本文中,我們將首先明確區塊鏈的具體概念,并回顧過去幾年中這項技術給供應鏈領域帶來的實際影響。
區塊鏈是什么?
顧名思義,區塊鏈就是由區塊構成的鏈。但與搬弄是非鏈不同的是,數字信息(區塊)被存儲在公開數據庫(鏈)當中。每次存儲新數據,相應信息都會以區塊的形式被添加到鏈內。為了成功完成這項操作,整個系統需要執行以下四個步驟:
執行交易——進行在線購買操作之后,單一區塊會將成千上萬條交易組合在一起,意味著單一購買交易將與其他用戶的交易信息一道被打包在新的區塊中。
驗證交易——購買之后,計算機網絡會檢查每一筆交易,確保交易內容與客戶的聲明保持一致。整個確認過程大概需要幾秒鐘,涉及的信息包括交易時間、金額以及交易參與者。
將交易存儲為區塊——驗證完成之后,交易將繼續進行。與交易相關的全部詳細信息都被存儲在單一區塊之內,同時還將有成千上萬條類似的其他交易被添加進來。
為區塊提供哈希值——在對區塊上的所有交易進行驗證之后,我們需要為其賦予唯一的標識編號,即哈希值。這一步結束之后,新區塊即可被添加至區塊鏈當中。
區塊鏈給供應鏈帶來了哪些影響?
區塊鏈以多種重要方式在供應鏈中發揮作用,具體包括:
來源跟蹤——大型組織往往擁有著極為復雜的供應鏈體系,因此對跨國公司的完整記錄進行跟蹤往往相當困難。這種透明度缺失往往會給組織帶來嚴重影響。在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管理體系當中,我們可以利用嵌入式傳感器及RFID標簽訪問產品信息、記錄保存情況并更輕松地完成來源跟蹤。
成本削減——利用區塊鏈對供應鏈內的產品進行實時跟蹤,能夠顯著降低在供應鏈中移動記錄條目所帶來的總體成本。在數字化供應鏈研究所對供應鏈從業者進行的一項調查中,我們看到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成本削減將成為應用區塊鏈技術的最大收益。
建立信任——在擁有大量參與方的復雜供應鏈中,建立信任是穩定運營狀態的關鍵所在。例如,如果制造商將產品信息與供應商共享,即可引導后者嚴格遵守制造商提出的生產安全標準。
凱捷
在凱捷公司發布的《區塊鏈是否成為實現供應鏈透明度及建立信任新時代的關鍵?》報告中,我們看到眾多依托區塊鏈為供應鏈領域創造的全新機遇。
例如,區塊鏈的介入能夠幫助供應鏈解決一系列核心難題,特別是可追溯性挑戰,從而極大改善企業的危機處理能力。如果來自同一地區的多位客戶發生健康問題,企業可以分析他們購買的產品以及作為銷售門戶的零售商,快速檢測潛在的問題根源。此外,區塊鏈還可能檢查審計線索,包括跟蹤成分來源,并找到導致健康問題的具體成分。
凱捷公司數字供應鏈歐洲副總裁Jorg Junghanns表示,“在當今持續動蕩的經濟環境下,區塊鏈已經被視為供應鏈流程中的寶貴資產,能夠為我們提供至關重要的信任與透明度。”對組織而言,可追溯性以及記錄真實性無疑是供應鏈中的關鍵要素,而企業需要研究新一代基于區塊鏈技術實現的全新信任模型。通過建立起一套不可變的分布式交易數據庫,區塊鏈將沿產品在供應鏈中的傳遞過程將實時數據與防篡改數據存儲結合起來。如果能夠將此類解決方案引入組織生態當中,企業就能夠解決各類關鍵供應鏈問題,包括可追溯性、假冒產品、成本與消費者信任度等。而這一切,最終將轉化為企業所渴求的市場競爭優勢。
安永
在其《區塊鏈技術如何影響CFO》報告中,安永公司研究了區塊鏈給CFO的職能角色帶來的影響與轉變。安永方面認為,企業對于CFO職位的期望正在變化。CFO在傳統層面上包含三大職能:執行、支持與開發。這三大職能又可進一步拆分為六個部分:信任數字、提供洞見、整飭基礎、為組織戰略提供資金、制定業務戰略以及與外部市場開展溝通。
在最新的《CFO的DNA》研究當中,安永公司發現58%的財務負責人將數字化視為影響CFO職能角色的四大因素之一。區塊鏈技術被廣泛視為最新數字化轉型趨勢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并被公認為金融功能層面最具顛覆性的數字化力量之一。目前,企業的主要轉型挑戰在于缺少對分布式共享分類賬開發技術的深入理解。在本項調查中,高達58%的受訪財務負責人表示,他們“需要加強自身對數字化、智能技術以及復雜數據分析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企業逐步踐行戰略要點。
安永供應鏈轉型合伙人Jolyon Austin認為,運營與倉庫管理系統(TMS與WMS)將進一步遷移至云端。他指出,“在需要不可變記錄加以支持的多方價值鏈當中,區塊鏈正獲得市場的廣泛關注。在利用3Pl管理客戶訂單與賬戶的場景中,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的應用則極大削減了由繁瑣的重復性任務帶來的出錯幾率。”
“功能水平的持續提高,意味著機器人將能夠自動捕捉訂單信息并跟蹤編號,而后通過定期查詢運營商跟蹤系統以更新交付狀態與交貨證明。訂單填寫完成后,客戶會收到包含訂單詳細信息的通知,以及可用于跟蹤訂單、跟蹤庫存、檢查庫存水平并向客戶通報相關問題的鏈接。以此為基礎,可視化與報告平臺的連接實時性將進一步提升。3PL供應商已經開始進行投資,努力為客戶提供貫穿整個供應鏈的端到端可見性與可追溯性方案(對貨物或倉庫條目往來進行跟蹤)。隨著流經供應鏈的數據總量持續增長,企業有望通過分析極大改進運營流程與收益空間。而將大多數與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深入結合,則能幫助客戶獲取更多增值信息與洞見。最后,預測性AI將給物流業務帶來更強的主動性,幫助其擺脫以往被動響應的困境(例如在最后一英里交付中使用AI以計算最優路線)。”
Avetta
在Avetta發布的《將供應鏈轉化為機會中心》白皮書中,該公司將區塊鏈視為數字化轉型中推動供應鏈升級的核心手段之一。Avetta方面認為,區塊鏈的核心優勢在于“由區塊鏈驅動的供應鏈生態系統,能夠以安全方式幫助所有利益相關方保存與產品價格、位置、質量以及認證相關的信息。”
Avetta的研究結果表明,采購決策者在目前的供應鏈轉型過程中主要面臨三大基本挑戰:預算、組織緊迫性缺失以及將新興技術應用于舊系統內。人工智能、云計算以及數據分析技術的出現加快了供應鏈領域的創新速度,而區塊鏈則允許我們對供應鏈進行實時剖析。通過提高商品可見性,整個供應鏈都可通過更及時、更準確也更可預測的庫存管理機制減少資源浪費。
OpenText
OpenText公司是企業信息管理領域的領導者,并運營著全球領先的業務網絡之一。OpenText與領先區塊鏈數字資產交易服務供應商BlockEx合作,共同探索如何將區塊鏈技術引入全球供應鏈當中。BlockEx公司CEO Adam Leonard就此評論道,“BlockEx很高興與OpenText開展合作。與OpenText合作開發基于區塊鏈的貿易融資市場確實令人興奮。我們的合作伙伴可以接入OpenText商業網絡所承載的眾多具有全球一流規模的供應鏈,從而輕松投向于基于區塊鏈的貿易融資市場。”
在OpenText的白皮書《讓供應鏈更智能》中,該公司認為區塊鏈技術能夠通過以下兩種核心方式為運營創造價值,包括:
在不受任何單一實體控制的前提下,跨越區塊鏈智能合約平臺上的多個分布式應用程序自主執行代碼。在這類生態系統當中,各參與方能夠自主決定互操作空間,而不必求助于成本更加高昂的中介機構。
不可變分類賬帶來無可辯駁的記錄可信度。這意味著用于進行交易條件審計、分析乃至AI預測服務的數據本身值得充分信任,從而讓決策者對結論更加充滿信心。
IBM
在IBM的《建立區塊鏈優勢:如何創造價值、快速擴展并開拓新市場》報告中,這位技術巨頭對來自八個行業的超過1600名企業高管進行了調查。
報告指出:
在調查中,超過60%的區塊鏈早期采用組織預計將在2020年底之前將至少一套區塊鏈網絡投入生產。
超過50%的受訪企業高管認為,共享經濟將重塑公司的現有商業模式。
約33%的組織正在重新分配大量資本(總值估計達1.2萬億美元),用于引入新的平臺商業模型。
在定義自身區塊鏈發展戰略的過程中,IBM公司提出了五項核心舉措:
搜索機遇——考量一切機遇,除了擴展實施選項之外,企業還應找到可行方式將舊有用例快速轉換為另一種用例。
衡量生態系統的可行性——對于各個用例,首先確定區塊鏈解決方案所需要的網絡成員。確定各方能夠就此實現的利益,并確保利益將在不同成員之間得到合理分配。
計算網絡使用成本——除了管理網絡之外,區塊鏈平臺的開發與運營成本也需要得到高度關注。其中可能包括向成員收取常規費用以及特許使用費,或者根據訪問數據量/交易量收費等等。
網絡前景驗證——組織應全面考量發展轉折點,明確區塊鏈網絡對首要業務目標造成的影響。要進行擴展、考量并確定如何快速建立初始陣營,并據此吸引更多新成員的加入。
保持開放的心態——對每一家組織而言,在自主創建區塊鏈網絡、與他人合作建立新網絡以及直接參與現成區塊鏈平臺之間做出合理選擇,都是通往成功的重要前提。
引導區塊鏈的健康發展:建立信任與價值的五項基本原則
強調開放——區塊鏈網絡應該具有涵蓋廣泛開源貢獻者與組織的多元化社區。只有這樣,項目才能迎來開放式創新并獲得更高的整體代碼質量。
特許并不代表私有——區塊鏈應圍繞特許加信任的原則進行設計。基于特權許可的區塊鏈中將包含訪問控制層,以保證某些操作只能由身份明確的特定參與者執行。但大多數組織都需要準確了解作為業務合作方的對方企業,并保證不通過網絡進行任何非法活動。
治理是一項團隊運動——企業級區塊鏈應該采用分布式加透明化的治理模式,確保網絡能夠滿足大多數參與者的要求,并防止影響力以負面方式快速集中。
依靠通行標準建立常識——企業級區塊鏈應以通行標準為核心,并充分考慮到互操作性需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起“面向未來”的網絡,在防止供應商鎖定的同時建立起強大的創新型生態系統。
隱私不容侵犯——企業區塊鏈上的參與者必須能夠控制由誰訪問哪些數據,以及在哪些情況下有權執行訪問。沒有這一前提,在多節點之間建立廣泛的分布式數據平臺將無從談起。雖然區塊鏈網絡不會單獨歸屬于任何一位參與者,但網絡中的數據及其使用權限應始終歸屬于數據的創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