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鍵字&標識符
1、關鍵字:被java語言賦予了特殊含義,用作專門用途的字符串(單詞);
2、保留字:現有java版本尚未使用,但以后版本可能會作為關鍵字使用。自己命名時要避免使用這些保留字;
3、標識符:凡是自己可以起名字的地方都叫標識符;
4、標識符命名規則(必須遵守):
1、由26個英文字母大小寫,0-9,_或$組成;
2、數字不可以開頭;
3、不可以使用關鍵字以及保留字,但能包含關鍵字以及保留字;
4、java中嚴格區分大小寫,長度無限制;
5、標識符不能包含空格;
5、java中的名稱命名規范(建議遵守):
1、包名:多單詞組成時所有字母都小寫:例如:xxxyyyzzz;
2、類名、接口名:多單詞組成時,所有單詞的首字母大寫:例如:xxxyyyzzz;
3、變量名、方法名:多單詞組成時,第一個單詞首字母小寫,第二個單詞開始每個單詞首字母大寫:例如:xxxyyyzzz;
4、常量名:所有字母都大寫,多單詞時每個單詞使用下劃線連接:xxx_yyy_zzz;
二、變量:
1、java中的變量按照數據類型來分類:
基本數據類型vs引用數據類型
2、基本數據類型:
整型:byte short int(默認類型) long
浮點型:float double(默認類型)
字符型:char(' ')
布爾類型:boolean(只能取值為true或false,不能取null)
補充:按照在類中存在的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
成員變量 vs 局部變量
3、進制
1、類型:二進制 十進制 八進制 十六進制
2、二進制:計算機底層都是使用二進制進行存儲以及運算;
3、二進制與十進制之間的轉換:
1、二進制在底層存儲的時候(正數、負數)都是以補碼的形式存儲的(原碼、補碼、反碼)
原碼:直接將一個數值轉換成二進制數;
反碼:為原碼取反;
補碼:為反碼+1;
正數的(原碼、反碼、補碼相同);
第一位為符號位:1表示負數,0表示正數;
4、四種進制之間的轉換;
4、變量的運算:
1、自動類型轉換:容量小的數據類型自動轉換為容量大的數據類型;
注意:byte short char之間做運算,結果為int。數據類型自動轉換按從小到大排序為:
2、強制類型轉換:是自動數據類型轉換的逆過程;使用"()"實現強轉;但容易導致精度損失或溢出等問題。
三、運算符:
運算符是一種特殊的符號,用以表示數據的運算、賦值和比較等。
1、算術運算符:
+ - + - * / % ++ -- +
注意:1、/ 左右兩端的類型需要一致;
2、%最后的符號和被模數相同;
3、前++;先+1,后運算 后++;先運算,后+1;
4、+:當string字符串與其他數據類型只能做連接運算;并且結果為string類型;
2、賦值運算符:
= += -= *= /= %=
3、比較運算符(關系運算符)
注意:
1、比較運算符的兩端都是boolean類型,也就是說要么是true,要么是false;
2、比較運算符的"=="與"="的作用是不同的,使用的時候需要小心。
4、邏輯運算符(符號的兩端都是boolean類型):
注意:
1、& 與 &&以及|與||的區別:
&:左邊無論真假,右邊都會進行運算;
&&:如果左邊為假,則右邊不進行運算;
| 與 || 的區別同上;在使用的時候建議使用&&和||;
2、(^)與或(|)的不同之處是:當左右都為true時,結果為false。
5、位運算符(兩端都是數值型的數據):
6、三元運算符
注意:
1、表達式1與表達式2的類型必須一致;
2、使用三元運算符的地方一定可以使用if..else代替,反之不一定成立;
四、流程控制:
1、順序結構:程序從上往下順序執行;
2、分支結構:
if..else
第一種格式:
1
2
3
|
if (條件表達式){ 執行的代碼塊; } |
第二種格式:
1
2
3
4
5
|
if (條件表達式){ 執行的代碼塊; } else { 執行的代碼塊; } |
第三種格式:
1
2
3
4
5
6
7
8
|
if (條件表達式){ 執行的代碼塊; } else if (條件表達式){ 執行的代碼塊; }......(此處省略n個 else if ) else { 執行代碼塊; } |
注意:
1、一旦滿足某個條件表達式,則進入其執行語句塊執行,執行完畢后不會執行其一下的條件語句。
2、如果多個條件表達式之間為“互斥”關系,多個語句之間可以上下調換順序,一旦是包含關系,要求條件表達式范圍小的寫到范圍大的上邊;
swich...cas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swich(變量名){ case 0 : system.out.println( "helloworld!" ); break ; case 1 : system.out.println( "helloworld!" ); break ; case 2 : system.out.println( "helloworld!" ); break ; ......... default : system.out.println( "helloworld!" ); break ; } |
注意:
1、swich(表達式)中表達式的返回值必須是以下幾種類型之一:
byte,short,char,int,枚舉,string
2、case子句中的值必須是常量,且所有case子句中的值應是不同的;
3、default子句是可任選的,當沒有匹配的case時,執行default;
4、break語句用來在執行完一個case分支后使程序跳出swich語句塊;如果沒有break程序會順序執行到swich結尾;
if else 與 swich case的對比:
if和swich語句很想,如果判斷的具體數值不多,而且復合byte、short、int、char這四種類型。建議使用swich語句,因為效率稍高;
其他情況:對區間進行判斷,對結果為boolean類型進行判斷,使用if,if的使用范圍比較廣泛。
以上這篇java基本語法筆記(菜鳥必看篇)就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全部內容了,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服務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