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uals 方法是 java.lang.Object 類的方法。
有兩種用法說明:
(1)對于字符串變量來說,使用“==”和“equals()”方法比較字符串時,其比較方法不同。
“==”比較兩個變量本身的值,即兩個對象在內(nèi)存中的首地址。
“equals()”比較字符串中所包含的內(nèi)容是否相同。
比如:
1
2
3
|
String s1,s2,s3 = "abc" , s4 = "abc" ; s1 = new String( "abc" ); s2 = new String( "abc" ); |
那么:
1
2
|
s1==s2 是 false //兩個變量的內(nèi)存地址不一樣,也就是說它們指向的對象不 一樣,故不相等。 s1.equals(s2) 是 true //兩個變量的所包含的內(nèi)容是abc,故相等。 |
注意(1):
如果: StringBuffer s1 = new StringBuffer("a");
StringBuffer s2 = new StringBuffer("a");
結(jié)果: s1.equals(s2) //是false
解釋:
StringBuffer類中沒有重新定義equals這個方法,因此這個方法就來自O(shè)bject類,而Object類中的equals方法是用來比較“地址”的,所以等于false.
注意(2):
對于s3和s4來說,有一點不一樣要引起注意,由于s3和s4是兩個字符
串常量所生成的變量,其中所存放的內(nèi)存地址是相等的,
所以s3==s4是true(即使沒有s3=s4這樣一個賦值語句)
(2)對于非字符串變量來說,"=="和"equals"方法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用來比較其對象在堆內(nèi)存的首地址,即用來比較兩個引用變量是否指向同一個對象。
比如:
1
2
3
4
5
|
class A { A obj1 = new A(); A obj2 = new A(); } |
那么:obj1==obj2是false
obj1.equals(obj2)是false
但是如加上這樣一句:obj1=obj2;
那么 obj1==obj2 是true
obj1.equals(obj2) 是true
總之:equals方法對于字符串來說是比較內(nèi)容的,而對于非字符串來說是比較其指向的對象是否相同的。
== 比較符也是比較指向的對象是否相同的也就是對象在對內(nèi)存中的的首地址。
String類中重新定義了equals這個方法,而且比較的是值,而不是地址。所以是true。
關(guān)于equals與==的區(qū)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1) 如果是基本類型比較,那么只能用==來比較,不能用equals
比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public class TestEqual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3 ; int b = 4 ; int c = 3 ; System.out.println(a == b); //結(jié)果是false System.out.println(a == c); //結(jié)果是true System.out.println(a.equals(c)); //錯誤,編譯不能通過,equals方法 //不能運用與基本類型的比較 } } |
(2) 對于基本類型的包裝類型,比如Boolean、Character、Byte、Shot、Integer、Long、Float、Double等的引用變量,==是比較地址的,而equals是比較內(nèi)容的。比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public class TestEqual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eger n1 = new Integer( 30 ); Integer n2 = new Integer( 30 ); Integer n3 = new Integer( 31 ); System.out.println(n1 == n2); //結(jié)果是false 兩個不同的Integer對象,故其地址不同, System.out.println(n1 == n3); //那么不管是new Integer(30)還是new Integer(31) 結(jié)果都顯示false System.out.println(n1.equals(n2)); //結(jié)果是true 根據(jù)jdk文檔中的說明,n1與n2指向的對象中的內(nèi)容是相等的,都是30,故equals比較后結(jié)果是true System.out.println(n1.equals(n3)); //結(jié)果是false 因?qū)ο髢?nèi)容不一樣,一個是30一個是31 } } |
這是Integer的實例,如果是其他的比如Double、Character、Float等也一樣。
(3) 注意:對于String(字符串)、StringBuffer(線程安全的可變字符序列)、StringBuilder(可變字符序列)這三個類作進(jìn)一步的說明。
(a)首先,介紹String的用法,請看下面的實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public class TestEqual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1 = "123" ; String s2 = "123" ; String s3 = "abc" ; String s4 = new String( "123" ); String s5 = new String( "123" ); String s6 = new String( "abc" ); System.out.println(s1 == s2); //(1)true 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2)); //(2)true System.out.println(s1 == s3); //(3)flase 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3)); //(4)flase System.out.println(s4 == s5); //(5)flase System.out.println(s4.equals(s5)); //(6)true System.out.println(s4 == s6); //(7)flase System.out.println(s4.equals(s6)); //(8)flase System.out.println(s1 == s4); //(9)false 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4)); //(10)true } } |
答案解釋:s1與s2分別指向由字符串常量”123” 創(chuàng)建的對象,在常量池中,只有一個對象,內(nèi)容為123,有兩個引用s1和s2指向這個對象,故這兩個引用變量所指向的地址是相同的,因而(1)處的運行結(jié)果為true,又因為s1.equals(s2)是比較s1和s2所指向的對象的內(nèi)容是否相等,而我們知道這兩個對象的內(nèi)容都是字符串常量”123”,故標(biāo)記(2)處的運行結(jié)果是true。
用同樣的方法分析,s1和s3所指向的對象不一樣,內(nèi)容也不一樣,故標(biāo)記(3)和(4)處運行結(jié)果是false。
再看看s4和s5,這兩個引用變量所指向的對象的內(nèi)容都是一樣的(內(nèi)容都是123),但是這兩個對象是用new操作符創(chuàng)建處類的,是在內(nèi)存中分配兩塊空間給這兩個對象的,因而這兩個對象的內(nèi)存地址不一樣,故事兩個不同的對象,標(biāo)記(5)處的s4 == s5 運行結(jié)果為false,但是內(nèi)容一樣,故標(biāo)記(6)處的s4.equals(s5)運行結(jié)果為true。同理,s4和s6所指向的對象地址不同,內(nèi)容也不相同。故標(biāo)記(7)(8)處運行結(jié)果為false。
s1和s4分別指向兩個不同的對象(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這兩個對象在內(nèi)存中的地址不相同,故而對象不相同),故標(biāo)記為(9)處的s1 == s4運行結(jié)果為false,而標(biāo)記為(10)處的s1.equals(s4)運行結(jié)果為true.
(4) 再看一種情況,先看一個例子(該例子是Java編程思想第三章的例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class Value { int i; } public class EqualsMethod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alue v1 = new Value(); Value v2 = new Value(); v1.i = v2.i = 100 ; System.out.println(v1.equals(v2)); //(1)flase System.out.println(v1 == v2); //(2)true } } |
運行結(jié)果疑問:乍一看結(jié)果,有點驚訝,為什么不是true呢,不是說equals方法是比較內(nèi)容的嗎?
解釋:不錯,如果在新類中被覆蓋了equals方法,就可以用來比較內(nèi)容的。但是在上面的例子中類Value并沒有覆蓋Object中的equals方法,而是繼承了該方法,因此它就是被用來比較地址的,又v1和v2的所指向的對象不相同,故標(biāo)記(1)處的v1.equals(v2)運行結(jié)果為false,標(biāo)記為(2)處的v1 == v2運行結(jié)果也為false。
equals和==的介紹就到此處,如果有更好的或者更新的解釋請大家多多指教,謝謝。
總結(jié)
以上就是本文關(guān)于淺談java中==以及equals方法的用法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感謝朋友們對本站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www.cnblogs.com/bluestorm/archive/2012/03/02/2377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