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Compare and swap)比較和替換是設(shè)計并發(fā)算法時用到的一種技術(shù)。簡單來說,比較和替換是使用一個期望值和一個變量的當(dāng)前值進行比較,如果當(dāng)前變量的值與我們期望的值相等,就使用一個新值替換當(dāng)前變量的值。這聽起來可能有一點復(fù)雜但是實際上你理解之后發(fā)現(xiàn)很簡單,接下來,讓我們跟深入的了解一下這項技術(shù)。
CAS的使用場景
在程序和算法中一個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模式就是“check and act”模式。先檢查后操作模式發(fā)生在代碼中首先檢查一個變量的值,然后再基于這個值做一些操作。下面是一個簡單的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
class MyLock { private boolean locked = false ; public boolean lock() { if (!locked) { locked = true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 } |
上面這段代碼,如果用在多線程的程序會出現(xiàn)很多錯誤,不過現(xiàn)在請忘掉它。
如你所見,lock()方法首先檢查locked>成員變量是否等于false,如果等于,就將locked設(shè)為true。
如果同個線程訪問同一個MyLock實例,上面的lock()將不能保證正常工作。如果一個線程檢查locked的值,然后將其設(shè)置為false,與此同時,一個線程B也在檢查locked的值,又或者,在線程A將locked的值設(shè)為false之前。因此,線程A和線程B可能都看到locked的值為false,然后兩者都基于這個信息做一些操作。
為了在一個多線程程序中良好的工作,”checkthenact”操作必須是原子的。原子就是說”check“操作和”act“被當(dāng)做一個原子代碼塊執(zhí)行。不存在多個線程同時執(zhí)行原子塊。
下面是一個代碼示例,把之前的lock()方法用synchronized關(guān)鍵字重構(gòu)成一個原子塊。
1
2
3
4
5
6
7
8
9
10
|
class MyLock { private boolean locked = false ; public synchronized boolean lock() { if (!locked) { locked = true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 } |
現(xiàn)在lock()方法是同步的,所以,在某一時刻只能有一個線程在同一個MyLock實例上執(zhí)行它。
原子的lock方法實際上是一個”compare and swap“的例子。
CAS用作原子操作
現(xiàn)在CPU內(nèi)部已經(jīng)執(zhí)行原子的CAS操作。Java5以來,你可以使用java.util.concurrent.atomic包中的一些原子類來使用CPU中的這些功能。
下面是一個使用AtomicBoolean類實現(xiàn)lock()方法的例子:
1
2
3
4
5
6
|
public static class MyLock { private AtomicBoolean locked = new AtomicBoolean( false ); public boolean lock() { return locked.compareAndSet( false , true ); } } |
locked變量不再是boolean類型而是AtomicBoolean。這個類中有一個compareAndSet()方法,它使用一個期望值和AtomicBoolean實例的值比較,和兩者相等,則使用一個新值替換原來的值。在這個例子中,它比較locked的值和false,如果locked的值為false,則把修改為true。
如果值被替換了,compareAndSet()返回true,否則,返回false。
使用Java5+提供的CAS特性而不是使用自己實現(xiàn)的的好處是Java5+中內(nèi)置的CAS特性可以讓你利用底層的你的程序所運行機器的CPU的CAS特性。這會使還有CAS的代碼運行更快。
總結(jié)
以上就是關(guān)于java并發(fā)編程之cas詳解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留言,歡迎您的寶貴意見,小編會及時回復(fù)大家的。感謝朋友們對本站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ifeve.com/compare-and-s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