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是英文Wireless Fidelity的縮寫,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由約翰·沙麗文博士發明(實際是約翰·沙麗文博士領導的一群由悉尼大學工程系畢業生組成的研究小組)。1996年,澳洲政府研究機構CSIRO在美國成功申請了無線網技術專利。
CES2022前夕,聯發科預告將會在CES2022上演示下一代Wi-Fi網絡技術——Wi-Fi 7。聯發科表示,Wi-Fi 7的速度是Wi-Fi 6E的2.4倍,帶來更快速度的同時,還會有更低的延時,抗干擾能力也會加強。
消息一出,不禁讓人再次感慨,在企業端Wi-Fi 6與消費端Wi-Fi 5尚未普及的時代,Wi-Fi 7又要來了。(此前英特爾已透露了有關Wi-Fi 7的一些事宜)雖然Wi-Fi這個詞,一直沒有改變,但它背后所代表的技術,卻一直在不斷進化。下面,我們簡單聊聊Wi-Fi的進化史。
Wi-Fi進化史
1971年,ALOHA網絡,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線網絡(無線資料網絡),制定的ALOHA協議,是IEEE 802.11協議的先驅;
1985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公布2.4GHz網絡頻段;1996年,澳洲政府研究機構CSIRO申請Wi-Fi專利;
1997年,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推出第一代WLAN協議,即IEEE 802.11,規定無線局域網運行在2.4GHz,最大速率2Mbps;
1999年,IEEE推出5GHz的802.11a,最大速率54Mbps;隨后,IEEE推出2.4GHz的802.11b,最大速率11Mbps;同年,Wi-Fi聯盟成立,并用Wi-Fi這個詞替代802.11b,前者更商業化;
2003年,IEEE制定第三代Wi-Fi標準,即802.11g,它融合了802.11b和802.11a,并增加了兼容性;
2009年,IEEE制定802.11n標準,即Wi-Fi 4,引入了MIMO技術,最大傳輸速度理論值為600Mbps,與先前的54Mbps相比有大幅提升,傳輸距離也會增加;
2013年,Wi-Fi 5發布,即802.11ac,采用5GHz頻段,單天線最大速率為867Mbps,理論最大值6.9Gbps;
2019年,Wi-Fi 6標準制定,即802.11ax,采用2.4GHz與5GHz頻段,最大單流達1201Mbps,最大速率達9.6Gbps;
2020年,Wi-Fi 6E推出,增加了6GHz頻段,是Wi-Fi 6的升級版,讓路由器從2.4GHz和5GHz之外,又把一個新的頻段納入使用標準;

Wi-Fi 7標準路線圖 / IEEE2021年,Wi-Fi 7 1.0標準推出,也就是802.11be。Wi-Fi 7可提供30Gbps以上的無線連接速率,是Wi-Fi 6的約3.6倍,頻寬從160MHz提升到320MHz,引入最新開放的6GHz頻段支持(可在5.925GHz~7.125GHz范圍內最高支持3個不重疊的320MHz頻道),并向下兼容2.4GHz和5GHz。MIMO(多用戶輸入輸出)設計從最高8條空間流翻番到16條。
不過,Wi-Fi 7正式版本并未公開,Wi-Fi聯盟預計2023年11月到2024年5月之間定稿,彼時相關的商品才會正式面世。
小結:
Wi-Fi技術不斷在迭代升級,新的版本不斷被推出,但大家不必擔心兼容性,一般最新的Wi-Fi標準都是向下兼容的,常規設備都可正常使用。另外,在使用免費Wi-Fi時,請一定要謹慎,盡量避免在公共Wi-Fi下進行網絡購物或網銀操作;同時,定期修改家中無線密碼,并提升密碼難度;如可以,保證每臺上網設備都安裝安全防護軟件,尤其是PC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