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下,數據中心的計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高的挑戰。就數據中心的 CPU 處理器選擇而言,AMD 因其最新一代 EYPC 處理器的強勁性能、低功耗以及低成本的優勢逐漸贏得主流云廠商的青睞。
據悉,AWS、谷歌云、UCloud、Azure、IBM Cloud、騰訊云等云商均已推出基于 AMD EYPC CPU 型的云主機,屬于云廠商中的先行者。
為了便于用戶直觀比較不同云商的 AMD 云主機的性能差異,2020 年 5 月初,CIO 時代學院發起了針對市面上幾款主流的 AMD 云主機測試。本次測試的 AMD 型云主機在保持盡量相同的測試環境下,提供客觀公正的測試數據,從技術層面對不同廠商的 AMD 云主機進行性能(CPU、磁盤、網絡等)與性價比測評分析。
一、選型說明
本次參與實測的 AMD 云主機型號分別是國內的 UCloud 快杰型 AMD、騰訊云 SA2,國外的 AWS m5a、Google 云 n2d。在高性能云主機的常用配置中,我們對四家云商分別選擇了 8 核 32G 和 2000G 數據盤。下圖是具體的配置信息:
圖 1:云主機配置詳情
二、測試方法
本次測試主要利用 Unixbench 性能測試工具、圓周率 Pi 測試、FIO、Netperf 等測試方法,對云主機的 CPU 性能、磁盤性能和內網質量等分別進行測試,此外還針對 Nginx、MySQL、ClickHouse 三種常見的應用場景做了測試比較。
本報告中的每項測試指標均以 3 次測試的平均值作為最終數據,且云主機每完成一次測試需空跑 8 小時以上再進行下一次測試。
圖 2:云主機測試明細
三、實際性能考察
為了更加清晰直觀的展示四款 AMD 云主機的性能差異,我們摘取了本次測試結果中的幾個重要技術指標以供大家參考,包括 CPU 耗時、磁盤 IOPS、數據包轉發 PPS、TPS/QPS 等等。
1、CPU 性能
CPU 是云主機操作系統穩定運行的根本,CPU 的運行時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云主機的性能。我們在相同測試環境下使用 bc 命令進行浮點運算,小數點后的位數為 5000,測試耗時越短則表明性能越好。搭載了 AMD EYPC 處理器的四款云主機,在 CPU 性能上是否有差距呢?我們來一探究竟:
圖 3:CPU 運算平均耗時(由短到長排列)
根據上圖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出,在 8 核 CPU 的情況下計算圓周率 PI 時,UCloud 耗時最短為 16.54 秒,AWS 耗時最長為 21.11 秒,騰訊云和 Google 云則相差不大,分別為 17.42 秒和 18.02 秒。UCloud 相比騰訊云和 Google 云可減少 0.88 秒~ 1.48 秒的 CPU 耗時,比 AWS 可節省大約 4.57 秒的運行時間。由此可見,與另外三家對比,UCloud 的 AMD 云主機在 CPU 性能上最高可提升 21.6%。
2、磁盤性能
在云主機的存儲性能方面,IOPS 和 IO 時延作為衡量磁盤性能的重要指標,理論上, IOPS 越大越好,時延越低越好。本次測試我們使用的 FIO 工具選擇了 libaio 引擎測試,塊大小配置為 4k,測試生成的文件大小為 200G。這里我們主要觀察隊列深度分別為 1*1 和 7*16 的情況下,磁盤每秒隨機讀寫的操作次數以及平均時延。
圖 4:隊列深度 1*1 的隨機讀寫
圖 5:隊列深度 1*1 的平均時延
圖 6:磁盤隨機讀寫于隊列深度 1*1 詳細數據表
圖 7:隊列深度 7*16 的隨機讀寫
圖 8:隊列深度 7*16 的平均時延
圖 9:磁盤隨機讀寫于隊列深度 7*16 詳細數據表
由數據圖表可見,在隊列深度 1*1 和 7*16 時,UCloud 的 IOPS 和平均時延都具有明顯優勢,而其他三家相差不大。在隊列深度為 1*1 時,UCloud 隨機讀的數量是排名第二的 AWS 的 2.5 倍,而隨機寫的數量更是比排名靠后的騰訊云高出 10 倍。在隊列深度為 7*16 時,UCloud 隨機讀寫能力依然表現突出,是排名第二的騰訊云的 4 倍,AWS 和 Google 云比較接近,均不太理想。
3、網絡性能
云主機每秒所處理的網絡包數量是內網性能的核心指標,內網環境下的網絡情況直接會影響服務之間的交互。本次內網性能測試中,我們使用了 Netperf 網絡性能測試工具,通過 8 臺輔助機和 1 臺測試機,使用 UDP 協議+小包,小包大小為 1 字節,在同等情況下,統計測試機每秒收到包的數量。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四款云主機的表現:
圖 10:內網平均每秒收包數(由多到少排列)
通常情況下,云主機每秒接受的小包數量越多,則表明內網質量越好。根據上圖測試結果可以看出,UCloud 每秒接受小包數量最多,約為 378.64 萬個左右,相當于騰訊云的 2.5 倍,而 Google 云、AWS 和騰訊云這三家云平臺每秒接收數在 150-180 萬左右,其數量差距不是很大,都有較大提升空間。
4、特定場景表現
Nginx 測試
Nginx 是一個高性能的 HTTP 和反向代理 Web 服務器,是網站門戶用戶的首選。Nginx 具有并發能力非常強的特點,因此對運營商主機的網絡能力要求非常高。根據Nginx的每秒處理請求數,就可以看出服務器的抗壓能力。
我們使用 ab 壓測工具進行測試,ab 工具可以創建多個并發訪問線程,模擬多個訪問者同時對某一個 URL 地址進行訪問,其原理類似 CC 攻擊。因此,在這樣高并發的測試下每秒處理請求數越大表現越好,單請求耗時與測試耗時越少則表現越好,也意味著訪問請求丟失越少。
圖 11:Nginx 平均每秒收包數(由多到少排列)
圖 12:Nginx 測試詳細數據表
上圖是我們根據 ab 壓測請求數 200 萬,一次并發請求數為 500 得出的平均數據,很明顯可以看出 UCloud 在這次壓力測試下,各項指標均表現最佳,遠超出其他云平臺。在每秒處理請求數上,UCloud 高出騰訊云 2 倍, Google 云、AWS、騰訊云分別位居第二、三、四位;在單請求耗時和測試耗時方面,UCloud 也僅占其他三家的 1/3 左右時長。
MySQL 測試
MySQL 數據庫的性能狀態通常可以反映服務器的 CPU、內存和磁盤性能,也更能體現出云主機的性能差異。我們使用 sysbench 基準測試工具對數據庫中一個表存放 2000 萬條數據,并同時開啟 500 個線程,得出結果數據:每秒請求數 QPS 與每秒事務數 TPS 越大,則表現越好;測試耗時與平均時延越小,則表現越好。
圖 13:MySQL QPS 對比(由多到少排列)
圖 14:MySQL TPS 對比(由多到少排列)
圖 15:MySQL 測試詳細數據表
QPS 和 TPS 作為衡量數據庫性能的關鍵指標,也是云主機性能的直接體現。根據上圖測試數據可以看出,在 MySQL 場景下,UCloud 的 QPS 和 TPS 請求數量均表現超前,騰訊云緊隨其后排名第二, AWS 和 Google 云分別位列第三、第四。經計算得出,UCloud 云主機的 QPS 和TPS比其他三家均高出 38%~70% 左右的性能。
ClickHouse 測試
ClickHouse 是一個用于聯機分析處理(OLAP)的列式數據庫管理系統,會使服務器上一切可用的資源,以最自然的方式并行處理大型查詢。ClickHouse 目前已經被很多用戶應用于大數據分析處理業務上,因而對 ClickHouse 的支持能力,同樣是云主機性能是否良好的一個重要體現。
我們在云主機上安裝單機版本 ClickHouse19,在 ClickHouse 上做數據分組查詢,測試數據集:ontime,16G,183.95 百萬行。然后取前 10 條數據,最終耗時越短,則表現越好。
圖 16:ClickHouse 測試耗時(由短到長排列)
根據上圖可以看出,UCloud 耗時最短為 2.067 秒,與緊隨其后的騰訊云差距不是很大,但 Google 云耗時最長,且 UCloud 最終耗時比 Google 云可降低大約 42%。
四、綜合性價比考察
性能得分
除了上文所述的 AMD 云主機各項基礎性能測試外,為了進一步展現該云平臺 AMD 云主機的綜合性能(如系統調用、讀寫、進程、圖形化測試、2D、3D、運算等),我們利用 Unixbench 工具進行測試,得出一個直觀的數據來進行對比。
圖 17:云主機平均性能得分(由高到低排列)
根據上圖的測試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在8核AMD云主機的配置下,UCloud 性能得分最高約為 6720.4,騰訊云排名第二,性能得分為 5378.4, AWS 相對較低,性能得分為 3732.8,且 UCloud 性能得分比其他三家分別高出約 25%~80%,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關于價格
在充分比較了四款 AMD 云主機的性能差異后,接下來就是用戶最為關心的問題——價格。下圖我們是以 AMD 為前提下選擇相同配置的云服務器的每月價格,所有云主機都是以官網實時購買價格進行記錄,其中 AWS 是年付價格折算成每月單價(備注:由于國外云廠商的價格受匯率波動的影響,這里僅顯示本次測試期間的實時核算價格)。
圖 18:云主機單價對比(價格由高到低)
從價格上來看,我們可以比較明顯的看到,UCloud 快杰型 AMD 機型在價格上有非常大的優勢,每月價格僅為 1960 元;騰訊云 SA2 機型的每月價格為 2985.5 元排名第二,均比國外的 Google 云和 AWS 優惠,且 UCloud 價格與國內騰訊云相比還可以節省約 34%。其中 AWS m5a 機型的單價最高,平均每月價格折算下來要花費 12140 元(預配置 IOPS 設為 2 萬),是 UCloud 快杰型 AMD 云主機的 6 倍左右。
性價比
通常情況下,如果綜合性能與實際價格成正比的話,用戶是很難作出選擇的。如何在相同預算內獲得更高的云主機性能是關鍵。因此,為了更能直觀的體現出 AMD 云主機的價格與綜合性能之間的關系,我們根據性價比公式:性價比=性能得分/單價, 得分數據越大,性價比越高,性價比高則反映了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云主機性能越好。
圖 19:云主機性價比排行(由高到低)
圖 20:云主機性價比詳細數據表
根據上圖數據,我們可以明顯看出 UCloud 的性價比最高為 3.43,騰訊云排名第二為 1.8,Google 云排名第三為 1.1,而 AWS 性價比最低僅有 0.31。由此可見,UCloud 性價比也遠超其他三家,經計算,UCloud 性價比大約是排名第二的騰訊云的 1.9 倍,甚至比國外 AWS 高出 10 倍。也就是說花同樣的價錢,選擇 UCloud 快杰型 AMD 云主機可以收獲最高的性能體驗。
五、測評總結
本次測試報告主要針對國內外主流云廠商的 8 核 32G 配置的 AMD 型云主機:騰訊云 SA2 機型、UCloud 快杰型 AMD 機型、AWS m5a 機型、Google 云 n2d 機型的各項性能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綜合平均數據顯示,無論是在性價比,還是在 CPU 性能、磁盤性能、內網質量上,四家云商的 AMD 云主機都各有優劣。但是總體而言,UCloud 云主機在此次測試中,各項測試結果都表現優異,用戶在實際選型時,可綜合考慮以上測試結果及詳細數據,并結合實際的采購需求進行選型決策。